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許多中年人不再一味將養老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們開始給自己制定目標,為自己的余生承擔責任,之前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果沒有養老金,60歲100萬存款養老足夠嗎?100萬其實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是夠的,但是這個問題其實沒有那么簡單,需要分為好幾種情況作答,2個60歲大爺說了實話:
1、61歲、李大爺、退休員工
100萬夠養老嗎?李大爺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笑了笑說到,100萬夠我養老了,我平時就一個人住,每個月還有退休金,沒有其他開銷,兒女也有自己的穩定生活,每個月的生活花銷也就一千左右,身體也在經常鍛煉,前幾天去醫院體檢,醫生還夸我體質超過了大部分同齡老人,100萬啊,夠我用好多年了,怎么不夠呢?2、67歲、肖大爺要問我一百萬夠不夠,我個人覺得一百萬夠了,本來我就一把老骨頭了,還能活個幾十年,用不了多少錢,但是我最近身體不太好,前幾天還摔了一跤,去一趟醫院花了不少錢,就算是有一百萬啊,也不夠負擔大病治療,我的孩子還在幫扶自己的家庭,不忍心讓他們操心,要我說啊,一百萬不定夠養老生活,但是有個健康的身體才是生活過得好的基石。
錢這個東西,多有多的用法,少有少的活法。有的老人對人生有追求,他們不會退休就完全享樂,相反,他們會努力讓自己 的財富終身增值,有這種想法的老人事業一般比較成功,他們通常有職業理想,退休只是暫時地休息,并不會讓他們真正地停下來。相比于一筆高額的現金,他們寧愿選擇安全穩定持續的養老現金流,這就要求他們有于是俱進的理財思維,選擇具有一定風險的大額存單,現在有一定存款的老人會購買銀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最差按4.5%的收益率算,一年也有4.5萬元收益,正好為退休生活錦上添花。
這樣100萬本金可以只花一點點,大體不動,以應對生病、開刀等不時之需,平時就省吃節用一點,其實這已經算是很好的情況了,畢竟老年人自身的不確定性太強,未來20-30年的通貨膨脹情況也不好估算。相信大部分人還是這種情況,現在許多中年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定時鍛煉,保持身體硬朗,為的就是安享晚年,雖然人的不確定性都很強。60歲100存款養老還存在著諸多的變量,但是老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將不確定性風險降到最低,當老人家不生病,身體硬朗時,生活正常開銷,這筆養老金就完全足夠。
為什么很多老年人寧愿投入大把資金養生,就是因為養生不會讓你傾家蕩產,但是生病卻可以讓你人財兩空,年輕時覺得身體很好不愿花錢去做預防保養,結果生病躺在醫院,才發現病床是人生最貴的一張床,醫生讓躺多久就躺多久,還不一定能找到床位。如果得的還是慢性病,那才叫絕望,既要拿錢看病拿藥,還要花錢動手術,處處都是錢,天天都是淚。人終有生活不能自理的一天,比如要去養老院請護工,那么這100萬就未必夠用了。
所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開始繳納社?;穑械膹?5歲就有這樣的意識,這樣下去繳納15或25年社保基金,最后退休四五十歲剛剛好,拿著基本養老金,再用100萬存款來增加生活質量,就是最好的人生計劃了。從綜合評估看,影響養老情況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居住的城市,如果是一線城市,物價偏貴,生活成本較高,每個月3000元的開銷肯定會很緊張。如果住在中小城市,那生活質量可能又會高一些。有一些大城市里的老人晚年喜歡搬到農村去居住,這樣3000就可以過上高質量養老生活了,100萬存款肯定妥妥地夠了。
當然,這都是在老人身體健康、物價穩定的情況之下,所以我們一再強調健康的重要性,年輕人最好就不要落下慢性病根子,這其實就是最好的省錢辦法。網上一個問題問得好“人生最好的投資是什么?”評論區點贊最多的一句話是“人生最好的投資,不是房子,不是股票,而是自己的健康。”就拿牙齒舉例,一口好牙就相當于擁有一臺奔馳轎車。為什么,因為醫院種一顆牙就需要花費2萬塊,你現在的一口好牙就相當于未來的40多萬了。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價值百萬甚至千萬。老人既要保持健康,還要學會理財,這些算是為養老做得最好準備了。- The End -作者 | 湯米達編輯 | 萬安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