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這兩種父母,晚年很容易被子女拋棄,其實都是自食惡果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誕生出了要孝敬老人的思想。哪怕經過了幾千年的文化傳遞,這種感情仍然沒有被人們遺忘。
在不少人心中,父母生兒育女,子女自然要為父母養老,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這就像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如愿以償地得到子女的回饋,有的人這一生擁有許多個子女,卻沒能得到任何一個子女的關心與照顧。不過在心理學家看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子女,而是這些父母并不懂得教育孩子,導致自己在晚年階段被子女拋棄。擁有旺盛掌控欲望的父母顯然就是這樣的人。孩子出生之后,他們就將自己當成了家庭的主人,開始為孩子謀劃一切,甚至包括孩子每天需要穿什么衣服。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是否愿意這么做,在他們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確的,是在為了孩子的人生發展考慮。這樣的父母與其說是為了孩子著想,倒不如說是為了自己今后的人生出力。曾有一家銀行進行過全球范圍內的調查,他們發現中國在教育支出方面格外上心,并且有8成左右的中國家長愿意為了孩子隨時放棄自己現有的生活。這是一種非常恐怖的教育觀念。倘若一個父母將自己的人生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徹底忽視了自己所擁有的社交圈與人生規劃,他們自然會強迫孩子按照自己已經規劃好的方向去發展,讓孩子徹底失去獨立成長的空間。
有一對夫妻的工作還算不錯,可惜在經歷了一次大的動蕩后,兩個人都被迫失業下崗。這對小夫妻自以為生活優秀,經常在生活上限制兒子的發展。哪怕兒子已經成家立業,孩子都長到十幾歲了,工資卡仍然要交給父母保管。這個兒子明明有一份電工的工作,卻很難順利完成上級領導的要求,甚至連最基礎的工作內容都需要按照父親的指導來完成。每年年底需要對賬的時候,公司的同事總會發現這個電工收回來的賬數目不對。到了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就會主動站出來替他上班,幫他將欠下的電費交完。和外人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父親感慨的說自己的兒子智力有問題,這些年自己活得很不容易,經常替兒子填補窟窿,還要幫兒子養孩子。心情好的時候,他還會和身邊的人講述自己當年工作時的風光,認為整個家族的人都曾遭受過自己的恩惠。實際上他們的兒子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都是因為他們當初有著太過旺盛的控制欲,將孩子的一生都控制在了自己手中。三字經曾教導我們,養不教父之過。子女沒有選擇自己是否出生的權利,既然父母想要將他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應該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對子女盡到應有的照顧和教育義務。子女的性格養成和思想觀念,在很多時候都會受到父母教育的影響。人們常說養恩大于生恩。一個孩子在年幼最需要呵護的時候,沒能得到父母的照顧,獲得任何自己想要的安全感,他自然不會對這對父母有太過深厚的感情,并主動在父母晚年階段提出贍養對方。演員毛曉彤就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因為感情不和離婚了,從那之后毛曉彤的母親就自己一個人將孩子的拉扯長大。毛曉彤也非常爭氣地替母親排憂解難,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演員。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毛曉彤的父親并沒有出現為她們提供過任何幫助,也沒有給予毛曉彤想要的父愛。當毛曉彤漸漸有了名氣,可以在電視上拋頭露面時,她的父親卻又突然出現在他們的生活當中,要求女兒給自己5000萬元的贍養費用。或許他有著父親這個身份,但他從來沒有盡過父親的責任。就算毛曉彤有足夠的金錢支付這筆費用,她也沒有任何理由去給這個從未照顧過自己的男人花錢。然而卻很少有人愿意理解毛曉彤的困境,反而會站在道德這個點上要求毛曉彤遵守孝道。一個成年人無法對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負責任,為自己的親生骨肉提供照顧與關懷。他們自然不應當向年幼無知的孩子提出太多要求,讓這個從小在殘酷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按照孝道回饋自己。實際上孩子們所需要的愛很簡單,只要父母愿意陪伴在他們身邊,并真心的對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與幸福即可。這種付出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物質,它更像是一種真情實意的情感表達。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問候,或是下雨時遞過來的一把傘,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可惜有的家長連著最簡單的小事都不愿意去做,將自己身上應該肩負的責任拋在腦后。任何感情都是需要雙向付出的,不論家長是從養老的方面考慮,還是單純的想要生育一個孩子。都應該在事情發生后勇敢的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只有這樣,父母才能有資格在子女面前提起養老與回饋。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