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六十最大的“靠山”,并非親生子、枕邊人,而是這兩點
十二年前,她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卻恰好趕上了大兒媳生孩子。還沒來得及享受退休生活,就開始帶孫子,一帶就是三年。等小孫子上幼兒園了,小兒媳又生了,公平起見,陳阿姨又去給小兒子帶了幾年孩子。不過,雖然陳阿姨名義上只給兩個兒子各帶了三年孩子。陳阿姨非常理解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壓力大,于是也沒有任何怨言,覺得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可是,近幾年來,陳阿姨覺得自己的身體素質明顯沒有以前那么好了。五十幾歲的時候,她還能夠健步如飛,做飯、帶孩子、收拾家務都不在話。有時間還能去跳跳廣場舞。但是過了六十歲之后,她的體力下降了很多,干一會活就要歇一歇。因此,她向兩個孩子提出要休息一段時間,讓兒子自己去帶孩子。原本以為終于可以休息了,卻不想,老伴卻在這個時候摔傷了腿。于是,陳阿姨幾乎每天都住在醫院,照顧老伴,老伴出院后,家務活和照顧病人的責任都落到了陳阿姨身上。陳阿姨提出想讓兩個兒子來幫忙,兩個兒子卻以工作太忙為由推脫了。不僅如此,老伴住院期間,兩個兒子就一共才來了一次,連水果也沒有買。陳阿姨把這些看在眼里,十分寒心,她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以后的樣子。在她這個年紀,孩子是靠不住的,運氣不好的話,就連老伴也靠不住。此時她才明白,一個人到了六十歲,孩子和枕邊人都是靠不住的,最重要還是自己要做好兩點。第一點是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其實,回首歷史,自從新中國成立后,最辛苦的就是50年、60年的這一代人。年輕的時候,他們被教導要變成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就要往哪里搬。在孩子未成年之前,要撫養孩子長大成人,還要給他提供良好的條件,供他讀書。等孩子獨立后,還要攢錢給孩子買房子,退休后,還要幫孩子帶小孫子。可以說,這一代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別人,他們不會為自己考慮那么多。而是把自己所能給到的一切都給了父母和孩子,有些人為了給孩子買房,甚至還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然而,在當前這個時代,不要說養兒防老了,若是能做到養兒不啃老,都已經算是幸運。就像陳阿姨一樣,退休后,她沒有休息,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她不惜犧牲了自己養老的時間,可是到自己養老的時候,兩個兒子卻一個也指望不上。近幾年來,我國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了。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養老仍然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老人都把目光轉向了養老院等養老機構。此外,護工、幫老人掛號等業務也因此興起。然而,還是有很多老人的日子都不好過。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的經濟實力不足以撐起養老院的消費。數據顯示,護工的價格一般是200到350元一天,不同的城市會在這個價格區間內上下浮動。養老院就更不用說了,但凡條件好一些的養老院的價格都不便宜。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其實,父母對待孩子也應該如此。如果父母總是沒有原則地幫助孩子,為孩子無條件付出,那么孩子也不一定會感激父母,甚至還會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在這個兒女和老伴都靠不住的時代,老人們必須要給自己留條后路。不要把自己的積蓄都留給孩子,而是要學會為自己考慮,學會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第二條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心理學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不僅會出現生理各方面機能下降的情況,還會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比如,很多老年人在老了之后都會感到非常孤獨,害怕寂寞。此外,由于死亡的臨近,很多老年人還會出現心態問題,變得越來越消極,脾氣也會變得十分暴躁。這些都是老年人心理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每個人在年齡增長的過程中都會面對的問題。但是,我們要明白,正是因為無法避免這些問題,才應該用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們。積極心理學之父Martin Saligman提出,幸福大廈的模型可以由五個方面搭建而成。這五個方面分別是正面情緒、投入、人際關系、人生意義和成就。首先,老年人要保持一個積極穩定的心態和情緒,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歡跳舞,那么就可以抽出時間去發展自己的愛好。這樣一來,老年人就會容易保持在一個樂觀的情緒里面。其次,老年人要學會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要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面。只有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投入精力和時間,才會形成投入和付出成正比的良性循環,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當和老伴發生矛盾的時候,可以和朋友傾訴自己的煩惱;當你的子女沒有時間陪你的時候,你也可以和朋友出行游玩。人生其實就像是一輛列車,在這趟旅途中,我們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會陪伴我們多一些,有些人可能很快就下車了。但是不管車上的人曾經有多少,當人生到達最后的終點時,我們能夠依靠的就只有自己。兒女孝順當然很好,倘若真的有什么意外,我們也能夠保有尊嚴,依靠自己生存下來,這是每個人都要仔細思考的事情。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