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逐漸傳入了一個詞語叫做“丁克”,指的是那些主動選擇不生育孩子,夫妻二人共同扶持走完一生的家庭。
在那個人們思想還沒有受到現代社會洪流席卷的年代,在不少大城市已經有人做了潮流的先驅,嘗試了“丁克”生活。
在當今社會,生活和育兒成本逐年增加,社會競爭壓力巨大,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年輕人們有不少都選擇了丁克,而據調查顯示:
目前我國丁克人群比例最高的地區是上海,占比達到12.4%,其次是深圳,占比為11.8%,而北京的丁克家庭占比約為10%。
看似不起眼的數字,轉換為具體人數,也足夠令人瞠目結舌。
這不禁讓人有些好奇,那些丁克的家庭,他們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呢?
初代丁克現狀
我看過一位上海73歲的丁克家庭,老夫妻倆無兒無女,活一天開心一天,甚至連后事都已經早早考慮好了。
這位年過古稀的女士,精氣神看起來像五六十歲的老人,說話中氣十足:
“像我們這年紀的老人很多都要帶孫子,我們什么都不用考慮,什么敬老院也沒想過。因為現在兩個人過得好好的,后面什么事都沒想到過。
我是家里老小,什么事都不會做,家務事全是老公做,怎么會帶小孩呢?小孩又臟又臭的。
我們父母那一輩子女多,我現在侄子侄女一大堆,他們就是我的子女了。”
老人滿臉洋溢著自由的笑容,無憂無慮,可以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
她經常出去參加演出、游玩、旅游,夫妻兩個一起扶持走過幾十年,到現在仍然感情甚篤。
或許有些朋友會想,既然丁克族這么自由,那我也和伴侶一起丁克好了,賺的錢全都給自己花,沒有帶孩子的負擔,這生活想想就自由??!
先別急著下定義,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對90后選擇丁克的夫妻。
這個妻子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己和丈夫的丁克生活,這些視頻可以用兩個字來總結,那就是:沉默。
從早晨起來開始,兩個人就各做各的事,基本沒有任何交流,只有說到關于生病的狗狗和來家里玩的朋友時會聊上兩句,再之后就是無盡的沉默。
朋友來家里時,兩個人會短暫地扮演一對感情很好的夫妻,臉上也露出了笑容??膳笥岩蛔?,房子里就又陷入了沉默。
這不禁讓人發問:丁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選擇最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到底為什么要丁克。
有一些人是小的時候遭受過一些心理創傷,或者在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遭遇一些事情,使得他們對生育產生了恐懼和抵觸情緒。
在我接待的來訪者之中,有一位堅定的丁克思想的女孩,回溯過去后,發現她小時候基本沒有體會過父母的愛。
小學被同學霸凌,遭受欺辱后,她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父母對此表現非常漠然,她就這樣被欺負了兩年,直到上初中才好一些。
之后無論做什么事她都不會求助父母,只要是能自己做好的事,就堅持要自己做。
長大后,再談到婚育,她說:“我不會生孩子,是因為我沒辦法做一個媽媽。
因為我從小就沒感受到過媽媽的愛是什么樣的,我不知道該如何愛我的孩子,而且我也很害怕變成我媽媽那樣的母親?!?/span>
另一些人注重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在他們看來,人生苦短,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養育孩子上面,而是要多多提升自己,為自己的發展努力。
假如自己沒有成功,因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承載著自己的夢想去努力,那就不是生孩子,而是生了一個工具人。
第三類人,他們選擇丁克,是要為了自己生活的質量和生命的意義負責。
美國社會學家英克爾斯研究了人和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他強調了個人現代化對于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性,而個人現代化有12個方面的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是:
樂于接受新事物,思想和頭腦是開放的,能夠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并且注重未來和現在。
年輕人從小就受到多放思想的熏陶,這使得他們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接受度極高,也愿意將其用在自己身上,變為自己的觀念和追求。
上一輩人生孩子時,是順其自然、是隨大流,若要問他們為什么生,那回答一定是“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而現在的年輕人的回答則大不相同,他們會回答:“孩子是我們愛情的結晶,是我們想要自己的愛情結出碩果,并為ta而負責。”
記得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女生找了個國外的男朋友,兩個人一直沒有要孩子,過著幸福美滿的二人世界。
有一天女生突然發現自己懷孕了,于是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男生,男生喜極而泣,不停擁抱著親吻著妻子。
網友們紛紛評論:“沒有愛到這種地步不準結婚生孩子。”
這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婚育意義的新看法。
如果不需要進一步的情感需求滿足,那就為一個新生命負責,不讓這個新生命以不被期待的姿態來到人世間。
提早打算
如果你是堅定的丁克黨,那一定要提前做好這幾件事:
1.選擇一個互相理解尊重的伴侶,在婚前談好關于丁克的相關事宜,要堅決表明自己的立場,避免婚后變卦;
2.已經開始丁克生活的夫妻,從35歲開始要注意及時繳納社保,有條件的為自己購買商業保險和醫療保險,
50歲后為自己找一個年輕的監護人,作為老年時進駐養老院和遺產分配時的負責人;
3.注意健康生活,進入中年后每年去做一次體檢,保證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4.提前選擇養老院,可以選擇正規的、有標準流程的養老院,觀察里面老人的精神狀態,看他們身上干凈不干凈,有沒有味道;
三餐標準怎么樣;服務態度怎么樣;多走訪幾個養老院對比一下。
5.也可以提前聯系同樣年齡的丁克一族,抱團取暖,住在一起,有什么事情都方便照顧。
不要武斷地認為“丁克”就是不完整的人生,有孩子的才是完整的人生,因為人生不是非黑即白的。
人生的岔路口面前擺著兩個選擇,一條鋪滿玫瑰,一條鋪滿牡丹。
選擇玫瑰的人會后悔自己沒去看看牡丹,選擇牡丹的人會后悔自己沒去看看玫瑰。
無論選擇哪一條道路,都會對沒發生的“if線”(網絡用詞,指現實沒發生的另一條支線劇情)產生期待。
這就是丁克和生育的區別,人生根本就沒有所謂“正確的選擇”,
只要你回顧一生,覺得沒有遺憾就好,不需要后悔自己的選擇,更不要去在意他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