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流傳著一個刻板印象:學霸就一定長得不好看。
然而,許多科學家年輕時外貌卻十分俊美,比如我國的王德民院士,物理課本上的普朗克等等。
在我國的頂級高校中,俊男靚女也并不少見。而英國心理學家的一項實驗,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刻板印象。
為了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這項實驗涉及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8萬名兒童,并且將這些兒童的顏值與智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數據統計。
結果發現,顏值更高的孩子,往往智商也會更加出眾。
顏值與智商,兩個看起來完全不相干的特征居然能被聯系起來,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顏值高的人更易獲得外界認可
我們每個人遇見漂亮小孩時,都會忍不住夸上一兩句。
如果是親戚家的漂亮小孩,更會不自禁地想要捏捏孩子臉蛋抱抱孩子。
相較而言,那些顏值不高的孩子,當有了“美丑”意識之后,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到了上學的年紀,有些沒有禮貌的小朋友,甚至會故意在顏值不高的孩子面前說“你好丑”。
在網絡上曾有這樣一個視頻,小女孩回家向媽媽哭著說道“我好丑”。
她媽媽立即看著小女孩,認真地告訴她:“你很漂亮,有著兩個小酒窩和巧克力色的皮膚,非常可愛。”
在始終被外界認可的成長環境下,顏值高的孩子會更容易產生自尊心與自信心。
在心理學中,自尊心指的是個人對自身價值和能力的認知和評價,自信心指的則是個體對自己能夠完成任務和挑戰的信心。
擁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始終堅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這也是為什么,顏值越高的孩子,智商水平會更加出眾。
二、夸獎天賦還是表揚努力?哪個會讓孩子更成功
許多人持“學霸顏值一定不高”的觀點,原因在于顏值較高的人往往覺得自己只要漂亮帥氣就能獲得許多優待,不一定要好好學習。
這種觀點背后,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即重視天賦高于重視后天努力。
其實,“天賦”不僅僅限于“漂亮”,還有“聰明”等等。
如果家長過度夸孩子漂亮或者聰明,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已經這么漂亮/聰明了,就算不努力也能活好。”
正閱讀這篇的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當我們夸孩子時,是夸獎“我家孩子就是聰明”,還是表揚“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拿到這么好的成績”。
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呢?讓我們看看下面這項心理學實驗就明白了。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曾做過一組實驗,來研究夸獎天賦與表揚努力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研究人員們從紐約20所學校里選取了400名五年級學生,將他們分成兩組,分別是“夸獎天賦”組和“表揚努力”組。
第一輪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孩子們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
當孩子完成之后,告訴夸獎天賦組的孩子“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賦,很聰明”,告訴表揚努力組的孩子“你剛才一定很努力,所以表現很出色”。
第二輪實驗時,研究人員設置了簡單和困難兩種拼圖。
結果發現,夸獎天賦組的大多數孩子選擇了簡單拼圖,而表揚努力組90%的孩子都選擇了困難拼圖。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解釋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也就等于告訴孩子,要保持聰明,就不能冒風險犯錯誤”。
第三輪實驗時,研究人員拿出了初中階段的測試。由于孩子們都上小學,因此幾乎都沒有通過測試。
然而,兩組孩子對沒有通過測試的原因卻有很大差距。
夸獎天賦組的孩子認為自己沒有通過測試,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并且產生了沮喪的情緒。
表揚努力組的孩子則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并且積極地尋找各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在部分人的觀念中,非常崇拜天賦,覺得天賦比努力更重要。
然而,對于外貌和智商差不多的普通人來說,后天的努力才是拉開差距的關鍵。
當我們教育孩子時,也要避免讓孩子誤認為天賦大于努力,而是讓孩子相信努力的力量。
總而言之,雖然英國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了顏值與智商有一定相關性,但并不意味著顏值越高就一定智商越高。
對于普通人來說,相比起“顏值”“聰明”之類的天賦,后天的努力往往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