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這種關系中,人人都應該扮演好屬于自己的角色。將邊界線劃清,表明底線,樹立態度,才能夠得到對方的尊重和敬畏。不必為了使他人感到愉悅而犧牲自我。從心理學的層面來看,“自我分化(differentiantion of self)”理論能夠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該理論是指個體在社交之中,既可以感受到親密,又可以感受到獨立的能力。一般而言,自我分化水平會根據年齡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年紀越小的人,做出的行為便只能依靠對方的情緒狀態進行反饋,從而致使他們很容易依賴他人,或者是產生融合狀態。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害怕得罪別人,膽子很小。這類人做事,總是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屢屢忍耐退讓。然而,這種行為即便能夠得到對方的親近和信賴,也同時犧牲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