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伙過日子的中國式新婚姻:夫妻在這三種情況下,會變成“室友”
很多夫妻已經過得像大學室友了——這已經成為了常態。并非二人婚姻情感出現任何瓜葛,而是基于以下這三方面的因素。情感平穩而堅固時期
為什么情感越堅固穩定,夫妻二人越是過得像室友?這就要從關系深入發展的角度來具體剖析了。初戀是天雷地火,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熱戀中魂牽夢縈,緊抓不舍;婚姻開始頭三年,彼此恩愛甜蜜,一刻也不舍得分離。婚后十年,兩人在行為習慣、思維方式、情感認定方面就會形成一整套的固定的模式。而一旦這種模式形成,就會逐漸演變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內在結構,并指引著兩個人在固定模式化的空間里做出模式化行為和反應。也就是說,越是情感模型穩固的兩人,越會降低外在形式主義對自身造成的束縛,而更注重內在行為和心理上的觸及與溝通,并以此為基礎往往更能給對方自由和空間。
比如彼此同處一室雖然不講話,不相互關心對方在做什么,卻能用一個眼神、一抹微笑、一個輕微的搭肩動作,就能使對方瞬間領悟到自己的意圖。當兩個人的情感抵達到如此境界時,也就意味著這段男女關系,已經進入和生長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這個成熟階段的標志就是在這段關系里,個體的自由度很高,彼此對對方的認知程度和信任度也較高;雙方都能在彼此給予的寬闊空間里自由生活。而這種自由,類似室友生活——看似各干各的,毫無更進一步的瓜葛與關聯,其實內里,卻是高度信任和高度放任的自由狀態,所謂的“形散而神不散”說的就是這類夫妻之間的狀態。在此狀下,與其說他們過得像室友,不如說這才是婚姻至高無上的狀態。因為它脫離了俗世模型化的婚姻外殼,充分展現出個體在一段自由而彼此信任的關系里,活的充沛而充滿創造力的現狀。婚姻關系平淡時期
愛情并不保鮮,婚姻只是因為一張有法律約束力的紙張而保持著它的所謂“活力”。當兩人的婚姻關系進入到平淡期時,很多日常生活狀態與環節都變成了例行公事,按部就班。而這種關系和狀態,其實最接近于普通室友生活模型。搭伙過日子,這個真相的確不怎么能讓人感受到婚姻的幸福感和生命力——日子這樣流水般的劃過去,日復一日,沒人真正關注每一天的流逝到底在人生里程表上起什么作用。往往都是因為,同處一室的夫妻二人,對這段關系熟之又熟,在各方面都處在均衡維系的狀態。雙方任何一方的失衡或缺席,都將導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結構被打破,從而使整個家庭失去平衡。而這樣的后果是夫妻二人誰也不愿意看到和承擔得起的。因此哪怕婚姻情感已經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應有的溫度,二人也能以淡泊明志的室友式生活方式,將彼此的家庭結構維系在最安全的區域和時間段內。這種平淡,往前景未來的角度去說,幾乎是一成不變并毫無激情的,但它能長久的存在下去,僅僅是兩人出于責任感、對家庭的責任心而湊在一起。這種室友模式下的婚姻,無關情感、情緒,無關對彼此的看顧和眷戀,而僅僅依靠本能去生活。這也是當代中國很多普通家庭的現狀。冷漠疏離反目期
這一時期的婚姻關系,完全驗證和對應了“搭伙過日子”的實質。這個實質就是:兩個人的情感已完全破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才捆綁在一起生活。如果兩個人的心沒有了關聯和啟發,沒有了相互愛慕的情愫,則就像一室相處的室友一樣,既熟悉又陌生。為了孩子而犧牲掉自己脫離一段無愛婚姻的選擇自由,為了保障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不受影響,兩人都默契的配合這件事情,以保證它的氣泡不被尖銳的情感所戳破。在冷漠疏離期中的兩個人,親手埋葬掉個體在一段關系中生長的可能性,并不斷的用自己的冷漠和毫不關心,將對方推開致遠。這時候的室友關系,更像是合作房里房客的關系。陌生人,同居屋檐下,無比尷尬。也許大家認為這種方式更能解決問題,并維系良心上的不安(比如冷漠疏離期的婚姻),也許是充分享受這種健康的生活狀態,而少了很多形式主義的束縛(比如情感穩定期)。無論何種方式,始終處在一段關系中的人們,要么從關系中得到滋養和生長,要么在一段毫無關聯的關系里逐漸枯萎。日子,并不是無心就能搭建起來的,它是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并串聯起了我們的生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