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夫妻都有了二孩計劃。
女人自不必說,生完老大再生老二,大的帶完帶小的,從早到晚的被包裹在尿不濕、奶瓶、奶粉、兒保、孩子的吃喝拉撒上,從早到晚忙得氣都喘不過來。
奇怪的是,很多家庭的老公這時候都是缺席的。他只是在忙工作,回家來負責吃飯,也不會多做一點點家務活兒,還美其名曰:我上班好辛苦,你就在家帶帶孩子,哪能跟我比?
很多女性因為覺得生娃帶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想輕易假手于人,所以不得已辭職后,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把自己累個半死,結果卻絲毫沒有得到旁人乃至家人的理解和同情。
此前就發生過二胎媽媽產后抑郁,不僅自己自殺,更有帶著孩子一起跳樓自殺的慘劇。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夫妻之間并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感同身受”,大家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卻只是在“各自生活”而已。
事如飲水,冷暖自知。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在于:沒有人,能夠對另外一個人的苦與痛,做到真正地、切實地感同身受。痛苦橫刀砍在自己身上,才知道身體有多疼。
所以,一方面,夫妻之間要充分體諒對方、尊重對方,更要幫助對方;另一方面,婚姻中的女方,既要學會自己支撐起自己的生活,又要積極與外界進行溝通,表達訴求,爭取得到外界最自己的理解和幫助,學會為自己努力爭取光明與溫暖。
否則,就可能面臨人生最為難過的場景:因為沒有感同身受,所以一直自己承擔痛苦,乃至造成更壞的結果。
此前有一部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講述的就是夫妻各自生活,缺乏感同身受所釀成的惡果,給了很多全職媽媽和婚姻中喪偶式育兒母親以極大的啟發。
女主是全職家庭主婦,老公是職場男,兩人有一個馬上就要上幼兒園的三歲女兒。
平凡平靜的家庭生活,因為女主被選為候補陪審員而被打破。隨著法庭殺人案審理的深入,女主驚異的發現自己與被告美穗子的經歷竟如此相似——都是喪偶式育兒、全職在家、被丈夫和婆婆嫌棄和不理解。
最后,女主戰勝了自我,勇敢跨出去,跟丈夫陳情,最終挽救了自己的婚姻,而法庭上殺害自己女兒的美穗子也以自我陳述的方式,使公眾理解了被告的心路歷程。
電視劇始終不是現實。但現實中每個媽媽都必須是斗士。
從產后抑郁到孩子叛逆期,媽媽們始終都在不停戰斗,在此期間,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媽媽這個群體最為堅強的后盾。電視劇中,被告和女主都患有產后抑郁,但周圍的人并沒有伸出援手,產婦不僅不被理解,還得到來自丈夫的冷漠和婆婆的冷語譏諷。
肉體有居所,精神上卻毫無根蒂,內外一起一步步把媽媽們逼上崩潰邊緣。
萬幸的是,電視劇中的女主挺了過來,她將丈夫的冷暴力、丈夫母親的狂躁控制欲一點點整理清楚,直到自主意識得到恢復。女主最終直面了自己的生活問題,通過有力的反擊和溝通逐漸恢復了自信,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他人。
然而真正的現實生活,卻遠不如電視劇中那樣完美而堅韌。
2019年4月21日,四川省米易縣,一位年僅27歲的年輕母親從高橋上縱身躍下,扎進了冰冷的河中,隨她一起跳下去的還有自己的三個兒子。三天后,四人的遺體均被發現。
年輕母親在遺言中說:
“自從我生了雙胞胎以后,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個晚上的整覺。我真的太累了,盡管如此,這個家里包括老公在內,卻沒有任何人真正體諒過我,這幾年帶著孩子的我,幾乎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p>
有段時間,媒體把喪偶式育兒、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并稱為中國女性人生中的四大“不幸”。
對于女性來說,辭職自己在家帶孩子的占了絕大多數,“媽媽生媽媽養,爸爸回家就上網”。
大多數女人成了“懷孕是自己,生孩子是自己,帶孩子,教育孩子還是自己”的狀況。晚上孩子吃夜奶的情況下,當媽媽的一整年都沒睡過完整覺,更別提孩子一生病,一整晚都要照料而不得休息的辛苦。老公則該上班上班,該聚會聚會,生活完全不受影響。
這種各自生活的狀態,讓夫妻之間完全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感同身受,形同陌路不說,丈夫對辛苦其中的妻子毫無感悟和理解。
但其實,婚姻原本就應該是兩個人的事啊!當有一個人毫無責任心和同理心的選擇了置身事外,就是在變相逃避責任。
在中國,乃至東亞等國,當媽媽實屬不易。
身為女人,你有工作不帶娃不對,只帶娃不上班沒收入也不對。你讓爸媽幫忙帶孩子叫有失孝道,自己帶孩子影響工作也不對。
這個社會需要的媽媽,似乎變成了那種,既能年入百萬,又能帶好娃,既能生二胎三胎,又能把丈夫和家庭經營得幸福圓滿的女超人。
可是當了媽媽的女人是人,絕不是神。
在這個男女平等的時代,夫妻之間要建設好家庭,就需要跟女人一起作戰,彼此之間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而不是同一屋檐下的各自生活。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悟到家庭和婚姻的意義所在,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