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女人在這種情況下,都很渴望得到男性的溫暖和照顧
人一渴,就會想喝水,餓了就想吃飯,困了要睡覺,工作累了需要休息轉換一下腦筋。當人的身體機能耗費到一定階段后,就需要進行補充,否則會危及性命。
那么精神上感到空虛匱乏,缺乏安全感的人會是一種什么情形呢?身邊的人又該如何與之相處呢?這是一種心理需求,而且屬于一個人的內在精神需求。它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危險的預判,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無力感,它的主要表現為確定感與可控感。1.精神層面:當一個人在情感上從對方那里得不到安全感時,他/她就會改為追求物質方面的安全感,以此抵制精神/情感上安全感的缺失。2.物質層面:當一個人追求物質享受,而這種物質要求又得不到滿足時,安全感就會下降;一旦有所降低,人就會通過追求精神方面的替代品,來滿足物質上安全感的缺失。一般而言,一個人很難同時得到在情感與物質上的雙重安全感,而婚姻則是同時獲得這兩種安全感的最佳方式。心理學研究發現,任何人都需要以下八種重要的安全感。(1)與所愛之人在一起。家庭離異或戀愛分手等,會消減這種安全感。(2)與所愛之人彼此深愛。任何一方出軌,都會削減這種安全感。道理如上,身體上的任何損傷,都會削減人對自己的安全和信心,會帶來脆弱。這是因為,人人都處在關系之中,若社會關系不能平衡,就會導致心理失衡,進而對此產生畏懼,失去安全感平衡感。世事紛擾,自身的力量有時抗不過惡性事件影響,這時需要借助法律來維護人的社會權益,從而產生安全感。收入安全感,直接影響心理和精神狀態,而只要人的收入能夠維系基本生活,衣食無憂,一般而言,就會比較有安全感,從而不會產生焦慮。我們通常所說的社會福利,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這些福利,讓人感覺自己是與社會和世界銜接在一起的,與客觀世界是一個整體。人類最初來自母親的子宮,其后居住在洞穴中。其后慢慢開始建造設計房子,以便居住其中。一旦住進房子里,就會有落地生根的歸屬感,很多社會生活都能陸續而穩定的展開。一個人如果在一個城市之中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在這個城市扎下了根。各項戶籍制度、孩童就學、醫療等也才逐漸展開,這就是房子帶給人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安全感。
正常人要有這些安全感,才算能比較完善和輕松的生活在一座城市里,這也是身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正常生活狀態的必備條件。仔細觀察周圍我們會發現,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具備這些安全感基礎條件,但為什么安全感卻仍舊非常缺失,并時刻可見都市人的各種焦慮呢?
這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機遇、際遇、情感體驗各不相同, 安全感強的男女,通常都具備較高的接納和自我認同,而不安全感強烈的人,往往隱藏著強烈的自卑和敵對情緒。尤其作為女性,無論何時,都比男人需要更多溫暖和安全感。當女性在工作中受委屈后,往往十分望得到來自男人的溫暖,從而使自己在心理上的安全感得到補償;而當女性在懷孕、生子、哺乳期時,尤其需要來自男人的溫暖、呵護、安慰。因為這一階段,女人無論從身體還是精神,都十分脆弱,需要額外的小心、仔細的呵護。
無論是多么堅強的女人,也仍然是女人,當她在外叱咤風云時,內心是承受著很大壓力的,而回到家里,她仍然希望自己像個小女孩一樣,得到男人類似父親一般的關懷和體貼,從而撫慰和舒緩她焦慮緊張的心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