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男生普遍不主動追女生?知乎高贊回答:感情披上了外衣
從我們的父輩那一代人,到現如今的年輕人,我們發現一個問題:當男男女女在一起談戀愛時,那個付出更多代價的往往都是男性。從之前請客看電影、逛公園,到現在一起吃飯、娛樂,基本結賬的都是男方。就像是最近的一個問題,有的人甚至寧愿單身也不愿去追求女生了,為什么現如今主動去追求女生的男生越來越少了呢?這是因為在現如今年輕人們的觀念當中,戀愛中的男生總是要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贈送一些禮物來表示自己的心意的,最常見的就是價值“520”和“1314”元的微信紅包。但是這種做法并不合理。
與此同時,很多女性大喊“男女平等”,高呼平權,然而一旦面對與經濟有關的問題,這些女性又會表示自己處于弱勢,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這就導致男性在社會當中處于一個十分被動的位置,甚至舉步維艱。但是,戀愛和婚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古語有云:“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就證明夫妻之間應該共同去面對生活當中的難處。說到底,當個人感情披上“物欲”的外衣,這段感情就很難有結果。所以對于那些動輒就收下男友轉賬而來的大額紅包時,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對方的經濟條件呢?甚至還有很多女生,平時很喜歡“作”,喜歡與男友吵架,再利用自己的所謂“弱勢地位”而得到男友的安撫。此時,這些女生就開始要求對方以一些比較昂貴的禮物來作為所謂的“賠償”。關于這個問題,有一部名為《中國體驗》的著作來解釋。在上世紀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之前,大部分國人在挑選另一半的時候往往考慮兩個因素:首先一個就是傳統的婚戀觀念。我們往往認為,婚姻是一件大事,并不是兩個人個人頭腦一熱就能夠決定的,而是應該由雙方家庭共同決定的。其次就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在人們進行擇偶時,往往也會考慮對方的職業、社會地位等等因素,甚至是十分在意。關于這一點,墨西哥的學者也曾做出相關的研究和解釋,他們認為在當時的中國,擇偶觀主要就受到文化程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地位,與之相比,雙方的感情基礎則并不是最為重要的。在我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之后,人們漸漸地開始有了擇偶的自主權,不再過多的受到上一代人的影響了。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現如今的社會當中會更加看重雙方的經濟水平。還有很多人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變得十分的“拜金”。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之前大火的某檔相親類節目當中的女嘉賓曾表示,自己寧愿在寶馬車上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車上笑,這也將這種價值觀發揚至人們心中。消費主義的影響
除了之前敘述的這些原因,關于男生為什么愈發的不愿意追求女生這一現象,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多女性看重經濟水平,導致現如今社會當中的男性難以承受。拜金主義以及消費主義的觀念深入人心,給很多人帶來了錯誤的觀點,讓他們認為生活只要有錢就沒有任何問題。還有很多男性會認為,大多數情況下,自己對于一個女生的種種付出并不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可,最終會發現自己的所謂付出都是徒勞,甚至會發現對方原本就是有男友的,自己原來只是一個“備胎”。在這些觀念的侵襲之下,人們漸漸忽略了感情本身的意義:人們應該重視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不是對方的經濟水平。因為人們錯誤的認識,會錯誤的將自己的需求具體化,成為某樣物品,甚至索性具象化為金錢,這都是十分沒有道理的,因為人們真正需要的是物品、是感情,而不是浮于其表面的金錢和財富。只有始終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最終才有可能得到。那些超越你的物質需求來為你提供所謂“快樂”的東西也許才是最終應該追求的吧。參考資料:Tomkins, Silvan S. (1962/1991), Affect Imagery Consciousness. New York: Springer.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