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01
《情感暴力》:“承受著父母的情感暴力,還要被說成是不孝的人,著實可憐。”
這里所講的“情感暴力”,不是父母明確要求子女應該如何,而是用一種隱性的方式要求子女應該如何。
如果是直接要求倒是好辦,頂多是吵一架,情緒很明顯,不壓抑,很容易就能發泄出來。最可怕的是間接的要求,父母只是表達失望,唉聲嘆氣,或者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思:只要你能幸福,我犧牲再多都可以。
精神科醫生約翰·鮑比將這種行為稱之為“親子職能反轉”,是父母間接地向孩子“撒嬌”,向孩子傳達一種“如果我出了什么事,都是拜你所賜”的聲音,孩子的勇氣就會受挫,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長期遭受這種情感暴力的人最容易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導致沒有心思做任何事,從而無法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最后被說成自私。比如有些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迫切,只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不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孩子因為累而飛得不高,沒有兌現他們望子成龍的目標,于是他們說孩子自私,而不說自己自私,這就會導致惡性循環一直持續。
雖然我們可能經常聽說只有父母和家人會關心自己飛得累不累,關心自己飛得高不高的都是外人,而實際上真的不全是這樣,有很多父母認識不到其中的問題,要不然也不會為了面子催著孩子做這做那,包括催婚。
如果孩子完全喪失了自己的主見,問題倒是會變得簡單,只需要服從就好。可如果孩子有了主見,自己內心的主見和父母的要求對抗,如此一來,更強的一方才會勝出,如果子女的主見較弱,依然逃不過父母對自己人生的支配。
有位讀者的感情經歷,就跟前面那種問題有關,她跟男友情投意合,但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卻被婆婆拆散了,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男方家庭中存在的情感暴力。
從她的角度來說,自己要盡孝,想讓自己的丈夫跟著一起盡孝,是合理要求。反過來講,她也愿意做個孝順的兒媳,好好孝敬婆婆。男友也認同她的這種規劃,可是她婆婆不樂意。
她婆婆堅定認為女婿沒義務給岳父母養老,只認為兒媳有給公婆養老的義務,反過來不成立。
換做是你,你會立即打亂自己原來的規劃,乖乖按照婆婆的要求行事嗎?
反正她沒有打亂自己的計劃:“對我父母盡孝,是必須要做的事,沒有商量的余地,如果跟我結婚的人不跟我一起,或者他的家人阻止他跟我一起盡孝,我寧愿不嫁!”
男友為了留住婚姻,想要說服他母親,但是他失敗了,正如我們前面所講,他的主見沒有他母親的觀念強勢,當他母親唉聲嘆氣說“隨便你,只要你能幸福,氣死我也無所謂”的時候,他閉嘴了,害怕母親真的被自己氣死。
他的無助雖然很可憐,但從婚姻的角度來說,不符合女方的要求,于是女方宣布這段感情到此結束。
02
愛情不是做善事,婚姻更不是。
因為對方可憐,你就善心大發嫁給他?因為對方不敢跟他不懂事的父母叫板,你就決定普渡他?你當然可以這樣做,但結局不會好。
人可以善良,但是不能拿自己的幸福開玩笑。
單獨去看那位讀者的男友一家,問題重重,他也不是非要扮演可憐蟲的角色,但他的可憐不應該由她去買單,除非她有能力化解所有問題,完全可以繞開婆婆,否則不嫁是最好的選擇。
她對婚姻的規劃,她所堅持的價值觀沒有問題,應該去重新選擇一個能跟她保持一致的人結婚,雖然也可能有其他問題,但沒有和她的堅持相悖,就不算是大問題。
03
將男方家的問題放大去看,就是情感暴力在作祟。特征很明顯,看他母親表達的觀點就可以看出來,她對自己的兒子有很強的控制欲。
她堅持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義務給女方父母養老,她堅持認為兒子結婚后,只存在他們夫妻倆給公婆養老這檔子事,在你看來,這合理嗎?
反正我覺得不合理,即便是女方父母有問題,女方跟父母關系不好,她也不該堅持只讓他們夫妻倆給公婆養老,因為“不必做”和“不能做”是兩碼事。
她的這種狹隘認知,在她兒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也時常發揮作用,用她狹隘的觀念要求兒子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但凡兒子做了自己認為錯誤的事,就各種抱怨,認為自己不開心都是兒子害的,從而讓兒子背負上“你不對我言聽計從就是不孝”的思想壓力,這就造就了他長大后即便有主見,也不敢堅持。
他母親認識不到這種問題,指望她去改變肯定不現實。但是他多少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能夠改變一切的只有他自己。他不該怪女友跟他分手,總不能你家有問題還讓女方必須嫁給你,憑什么?
04
我依然堅持認為那位讀者的做法沒有錯,換做是我也會離開,這不叫狠心,而是自愛,她只是不想讓男方家本就存在的問題干擾自己的幸福,也沒有胡攪蠻纏去放大男方家存在的問題,所以誰都沒理由怪她。
這種“靜而不爭”的心態,值得其他人參考,詳細一點來說就是:只要談婚論嫁的時候你很清醒,你對婚姻的規劃以及你的婚戀觀全都沒問題,當男方因為自己的問題或者他家里的問題阻礙你的婚姻進程時,直接或變相要求你必須委曲求全的時候,你就應該放棄,靜而不爭就好,不要胡攪蠻纏,因為男方家既定的問題不可能因為你胡攪蠻纏而消失不見。
有的女人遇到這種問題時,應對的方式實在不妥:她們已經明確認識到男方或者他的家人有問題了,明顯已經跟自己的期待相悖了,卻還胡攪蠻纏,反過來要求對方必須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結果非但沒有成功,還被人扣上了撒潑的帽子;即便你贏了,其實也是輸了,因為當男方家人不認可你的情況下,對你表示的妥協注定是暫時的,你的苦日子在后頭。
雖然說“難得糊涂”是一種高境界,但“真糊涂”和“裝糊涂”是兩碼事。你首先要清醒地知道一切都是怎么回事,有必要裝糊涂的時候再裝糊涂,才叫有智慧;如果只是稀里糊涂指望男方及其家人以后會變好,這是做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