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麥田里的守望者》:“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足以使你感奮不已。”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很多時候,精神力量比物質(zhì)財富更能成為一個人活下去的支柱。
人需要靠希望活著,需要靠信念支撐,內(nèi)在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外在的生活。如果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沒有了,生活也會跟著崩塌。
而希望和信念之類的東西,有的時候單靠自己是不夠的,需要有人認同你,理解你,支持你,幫助你,你才能堅守自己的立場,才能從別人的理解中汲取能量。
從這個角度來說,“知己”的意思就不僅僅是我們常說的紅顏知己,所有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理解并支持你的人,都可以算作你的知己。
下面這個女人跟她婆婆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一種“知己關(guān)系”,我們一起來聽聽她的故事。
我想跟您說說我這些年的生活,酸甜苦辣都有。
我跟我老公離過婚,后來又復(fù)婚了,雖然我們的生活現(xiàn)在過得還不錯,但我始終忘不了曾經(jīng)的磨難。真的刻骨銘心,我一輩子也忘不掉。
如果讓我給未婚的人提建議,我想說:一定不要著急結(jié)婚,要深入了解下你要嫁的人,弄清楚他對你和孩子是否能夠保持愛的態(tài)度。
我當初就因為在這方面馬虎大意了,以至于婚后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
我的婆婆是個好婆婆,到現(xiàn)在也是如此,能成為她的兒媳 ,是我的榮幸;但我老公曾經(jīng)不是好老公,他在婚后背叛了我,而且是在我剛生完孩子那段時間。
那時候是我最需要陪伴的時候,然而陪在我身邊的只有婆婆,我老公一直借口工作忙,整天不著家。直到有一天我從朋友那里得知他背叛了我,我才意識到自己嫁錯人了。
我有想過離婚,但是我不敢,因為孩子剛出生,我跟孩子都折騰不起。我不離婚的話,有婆婆照顧我和孩子,我的日子還能好過一點。如果離婚了,恐怕連這種最起碼的安定也會消失。
讓我沒想到的是,我不跟他離婚,他竟然要跟我離婚:“我只不過是犯了個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你卻喋喋不休一直嘮叨我,我真的受夠你了!你帶著孩子滾吧!我要離婚娶真愛!”
我當時差點氣暈過去,恍惚間聽到婆婆對他怒吼:“該滾的是你!你跟你爹一個德行,永遠不懂顧家,永遠不懂愛護自己的妻兒。你要離婚是吧?好,我成全你!離婚后,你愛死哪兒去就死哪兒去,我就當沒生過你這個兒子。從今往后,我會把你媳婦當女兒看待,我們娘仨一起過!”
他不知悔改,婆婆也就沒有猶豫,執(zhí)行了她所說的計劃。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無所適從,因為我做夢也沒想到事情會發(fā)展成這樣。我那段時間情緒特別低落,總是不說話,心里反復(fù)在想:我這是在做夢嗎?我真的離婚了嗎?我婆婆真的會把我當女兒看待嗎?她會不會突然翻臉讓我和孩子流落街頭?
我的擔憂沒有成為現(xiàn)實,等到后來我能出去工作了,慢慢接受了我所處的現(xiàn)實。我并沒有覺得“這樣也好”,只是,除了讓當下的生活繼續(xù),我沒辦法也沒能力換一種生活方式。
雖然我工作賺錢以后,我們的生活慢慢好起來了,但也只是相較于從前而言,仍舊有很多磨難需要我咬緊牙關(guān)慢慢熬。
如果我老公不是在我煎熬的過程中找我復(fù)婚,而是在我熬過所有的黑暗之后才找我復(fù)婚,我肯定不會跟他復(fù)婚,因為當我熬過所有的苦難以后,就不需要他了。
他肯回家,肯跪在我跟婆婆面前懺悔,說“被打回原形了”才明白,拋妻棄子的男人,活該眾叛親離,我覺得應(yīng)該給他一次痛改前非的機會。
倒不是因為我原諒了他,而是,我需要有人幫我一把,需要有人幫我分擔家庭的重擔,我太累了,我快撐不下去了。
婆婆一開始不同意他回家,不同意我跟他復(fù)婚,后來見我松口了,才更改口風,對我老公說:“你永遠要記住:你虧欠你老婆孩子太多,你虧欠這個家太多。你媳婦肯讓你回家,是因為她有慈悲心腸,而不是因為她好欺負。你唯有真正痛改前非報答她,才不辜負她的一片好心。如果你再犯錯,我絕對饒不了你。你這些年在外面受的苦,并不值得可憐,因為你是自作自受。我只是希望你明白:一個男人如果沒有家庭和賢妻做后盾,是混不出什么名堂的。”
我不知道我的做法算不算“以德報怨”,我只知道,自那以后,我老公的言談舉止明顯跟以前不一樣。我不想知道他在外面經(jīng)歷了什么,我看重的只是他是否會改變,是否真的能做一個好丈夫以及好父親。
拋開那對夫妻間的感情糾葛來看,他們的婚姻中,存在著兩種“知己關(guān)系”。
首先,她婆婆是她的知己,在她最無助的時候,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能理解她,支持她,陪伴她,跟她一起渡過難關(guān),這很難得。
如果沒有婆婆陪著她,經(jīng)歷了離婚的動蕩,再加上孩子還小,她有可能喪失希望。
其次,對她老公而言,她是他的知己。這種本該在婚前就確定的關(guān)系,兜了一大圈才確定,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其中必然會夾雜失望、痛苦和傷害。
這也就是她給未婚女性提建議的初衷,應(yīng)該在婚前就確定兩個人是知己,只有以此為基礎(chǔ)結(jié)為夫妻,婚后才不會有那么多問題。
她跟傷害過她的前夫復(fù)婚,是對是錯,我不想討論,因為這是私人問題,決定權(quán)在當事人自己手中,其他人無權(quán)過問。
我想說的是,如今很多人的婚戀觀跑偏了:她們見過或者經(jīng)歷過婆媳矛盾以后,把重點放在了“重視男方母親是不是好婆婆”這個問題上。
而事實上,婆媳關(guān)系是次要問題,夫妻關(guān)系才是主要問題。對于女人來說,最需要透徹了解的是你要嫁的男人,只有先確保這個角色沒問題了,才應(yīng)該轉(zhuǎn)而關(guān)注婆媳關(guān)系。如果把順序弄反了,就很容易出現(xiàn)上面那種問題,甚至?xí)饶莻€女人的經(jīng)歷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