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
對現在的年輕男人來說,只要經歷過坎坷,認識到生活的艱難,認識到男人活著的壓力,通常都不會在“生男生女”這個問題上過多計較,有些甚至只想生女兒,覺得這樣才不至于讓兒子以后面臨“娶妻難”的問題。
那些還是很計較生男生女的男人,還是很計較傳宗接代的男人,通常都是受父母的影響,其實他心里未必認同這一點,畢竟現實很殘酷,不是簡單的傳宗接代那么簡單。
其實有時候想想很可悲,有些家庭說是只想要兒子,只想傳宗接代,可問題是,你有什么東西好傳?如果你家大業大,生個兒子繼承家業,倒是說得過去。可如果你自己都活得很普通,難道生個兒子繼承你的貧窮嗎?
男人應該轉變一下觀念,不應該死守著過去的舊觀念,生男生女都一樣,只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就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了。
你嘴上把“傳宗接代”說得很偉大,可百年之后,你駕鶴西去了,你什么都管不了。倒不如在活著的時候好好對待一切,不管生了孩子還是女兒,都用心對待。
小靜和阿同在準備要孩子之前,從來沒有討論過生男生女的問題,這就使得兩個人不知道彼此對這種事是怎樣的看法。
結婚之后,這件事被提上日程,婆婆催著他們生孩子,他們也就開始做準備了。
本來是好事,但聊著聊著,阿同就開始偏向于生兒子了。小靜聽出了他話里的潛臺詞,就問他,“老公,生男生女,真的很重要嗎?”
阿同說,“我是無所謂,可我媽想要男孩!”
生孩子這種事誰說的好呢?不是想要男孩就一定會生男孩。夫妻之間如果不在這方面達成一致的意見,之后萬一生了女兒,難免會引發一些問題。到時候為了生男孩,又要生二胎干嘛的,無形中就會讓生活變得艱難起來。
小靜的想法很開放,覺得生男生女都一樣。但是阿同的想法則是墻頭草,他想要跟小靜的想法一直,但是又忌憚母親的想法,怕自己無法遂了母親的愿,怕自己無法給他們家傳宗接代。
阿同想要先生了再說,但小靜不同意,她覺得盲目做不確定的事,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婆婆看他們夫妻倆一直沒有動工,就加緊了催促的步伐,甚至給他們設定了期限,說在那個時間內,必須生孩子。
婆婆催促阿同,阿同就轉而催促小靜,如此一來,就引發了新的問題。
小靜問阿同,“老公,在你看來,母親和媳婦,哪個更重要?”
阿同說都重要,小靜否定了他的說法,“如果沒有生孩子這件事,我會認同你說的都重要。可是,在這個問題上,你明顯是認為母親更重要,你一直在意的都是她想讓我們生男孩,從來都不在意我想要的是什么。”
阿同急忙否認,小靜打斷了他,“婚姻是你和我的事,生了孩子也是你和我的孩子,以后的生活,是你我和孩子一起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我想為自己而活,為我們的婚姻而活,不想為了婆婆而活,我不認為生兒子就一定比生女兒好。你若堅持認為婆婆是對的,那我們不如離婚。”
小靜沒有開玩笑,她說的都是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她讓阿同好好想想,如果堅持按照婆婆的想法對待婚姻,那就離婚。
這時候,阿同不得不做出選擇,不得不重新審視母親和媳婦哪個更重要。
他最終選擇了媳婦,認為媳婦更重要。他覺得認為媳婦更重要,不是認為母親不重要,而是,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母親和媳婦身份不同,沒有可比性。如果非讓自己選,那就先重視媳婦,再重視母親。
上面這個案例,并不是要宣揚“媳婦比母親重要”,而是:婆婆和子女相安無事,才算彼此尊重!
母親和媳婦,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就不應該存在。母親和媳婦都重要,但是重要的意義不在于“孰輕孰重”,而是是否懂得尊重。
對于做母親的,做婆婆的人來說,可以幫到子女固然好,如果幫不到,就不要摻和子女的婚姻。
子女已經結婚了,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思想,生活方式和規劃,尊重他們的選擇,不把自己的觀念強加于他們,這才算得上尊重。
對于做子女的來說,不是說結了婚之后就必須和父母劃清界限,而是:你們有你們的家庭和生活,有你們的小家,這個小家和夫妻雙方的原生家庭應該是相互獨立,相互尊重的,誰也不該摻合誰的生活。
“小家”和“大家”能夠相安無事,才能顯現出各自的重要性。這一點,希望每個男人都能有個清晰的認知,把這一點梳理清楚了,才不會因為該重視“母親還是媳婦”而糾結。母親和媳婦都要重視,只是重視的角度不同,不能把這兩個角色混為一談。
微博@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