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
很多人在愛情或婚姻中會很在乎“安全感”,在選擇愛情和婚姻的時候也會關注對方能不能給自己安全感。
有這種想法雖然沒錯,但事實上,別人給你的安全感終歸是不可靠的,別人可以給你,也可以不給你,即便給你了也有可能收回。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猜到我想說什么了:真正的安全感,長久的安全感,牢不可破的安全感,需要來源于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給自己安全感,讓自己有安全感,你才能真正活得踏實。
至于怎樣給自己安全感,你只有用心去思考了才會有答案。簡單來說,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是一種獨立,是一種心態,是一種內心的強大,同時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財產。
俗話說,手有余糧,心中不慌,講的其實就是安全感層面的問題。對比一下就可以發現,你有錢有房,跟沒錢沒房,肯定是兩種感受。
精神和感情層面也是一樣,你有照顧好自己的本事,有自娛自樂的能力,始終都能依賴自己,你就永遠不會心慌,這種情況下就算想過依賴別人,失去依賴的時候你還可以依賴你自己,這就是安全感。
下面這個女人的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就是有關安全感方面的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是怎么說的。
昨天看到您的文章中提到的有關退路和安全感方面的問題,我想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我的理解源于我的婚姻,因為我的婆婆妄圖奪走我的安全感。
我娘家條件好,不是我的功勞,而是我爸媽的功勞,房子是他們買的,錢是他們掙的,我只不過是跟在后面接受他們的饋贈而已。
如果我跟我爸媽沒有血緣關系,他們有再多錢也與我無關,正是因為我是他們的女兒,所以他們才會無條件充實我的生活,給我錢,給我房子。
因為相比之下,我的婆家條件相對較差,所以在結婚這件事上,難免是我們家花錢多。也是因為我爸媽財大氣粗,不想給婆家留下太小氣的印象,于是就盡量讓我的婚姻顯得風光一些。
婆家沒有給我彩禮,只是買了婚房。我爸媽不想讓我在婆家沒面子,給了我一套陪嫁房。
陪嫁房這個東西,是我爸媽給我的,雖然沒有明確說條件,但背后是有條件的:如果我老公對我好,我的所有財產都可以是他的。如果我老公對我不好,陪嫁房就是我的退路。但是,僅限于我老公,跟婆家其他人沒有關系。
可是,我的婆婆卻不這么認為,她就覺得我嫁到他們家就是他們家的人了,我的所有財產都應該歸于他們家,于是就打起了我的陪嫁房的主意,“兒媳,把陪嫁房送給小叔做婚房,你有婚房住,留著陪嫁房沒用!”
最初我沒理會,我覺得我選擇無視她的要求,她應該就不會再惦記了。可是我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她這種人認準了獵物是不會輕易撒手的,之后連著好幾天問我要房子,于是我一氣之下把房子賣了。
得知我賣了“陪嫁房”,婆婆惱羞成怒,“憑什么不過戶給小叔子,立馬把房子給我贖回來送給小叔子!”
我告訴她,“我是嫁人,不是扶貧,如果因為結婚讓我變成窮人,我寧愿不嫁,嫁了我也會離婚。我是看在我老公還算懂事的份兒上才結婚的,你還堅持算計我的房子的話,就去找我老公商量,如果他也讓我把房子送給小叔子,我會立馬跟他離婚!”
我之所以敢把話說得那么肯定,是因為我了解我老公,他不可能跟我離婚,不可能向著婆婆,因為我嫁給他,本身就是一種扶貧式婚姻,他不至于蠢到把婚姻弄丟的程度。
我之所以在房子這件事上的態度那么堅決,是因為我意識到了“安全感和退路”層面的問題,我爸媽給我陪嫁房就等于是給了我安全感,如果我任由婆婆把我的房子奪走,我就會失去安全感,那樣的生活可不是我想要的。
上面那個讀者娘家的條件很好,她尚且能意識到安全感和退路方面的問題,對于其他娘家條件不太好的人來說,安全感和退路的問題就更明顯了。
試想一下,如果你婚前通過自己的打拼有了錢和房子,因此活得很踏實,結婚后你的婆家卻妄圖把你的錢和房子都奪走,你會作何感想?你肯定會拒絕,拒絕的根源就在于你不想丟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安全感。
對于女人來說,不管結婚與否,你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安全感肯定要守住,否則你會活得很不踏實。
除了錢和房子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之外,其他包括你的習慣,你的原則,你的底線等等,也都是安全感的范疇,不能讓人輕易破壞,不能任由別人在你的世界里撒野,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所理解的安全感包括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