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
有些人的人生沒有缺失的部分,沒有過斷層,一直可以活得很順利。
而有些人的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則存在缺失的部分,存在斷層。這樣的人,如果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缺失的東西,如果沒有好心人指點迷津,則很容易走上歪路。
比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某些家庭中就存在缺失。有些父母只顧著忙工作,覺得只要給了孩子優渥的成長環境,只要給孩子買了足夠多的東西就可以了,實際上這是遠遠不夠的,父母的陪伴,管教和引導,比物質層面的愛更重要。
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父母教育的孩子,如果自己長大后能意識到問題所在,不斷自我調整,不會引發什么不好的后果,反之則很容易犯錯。
同理,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父母教育的孩子,如果父母日后做了彌補,或者遇到了人生導師,做出調整之后,也不會引發什么不好的后果,反之同樣很容易犯錯。
對于做父母的而言,如果有人替你管教孩子,在幫你彌補你在孩子身上缺失的教育,你不能不懂感恩,不能把別人的好心當成驢肝肺,不然別人不管你的孩子,你自己也不去管,對孩子沒有好處。
下面這位讀者的婆婆曾經就是個不懂感恩的人,兒媳替她管教兒子,她卻認為兒媳不懷好意,直到被兒子怒懟了才消停,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回事:
『很多人說,女人在嫁人之前,應該關注男方的原生家庭。我不否認這項工作很有必要,但有一點我跟別人的觀念不太一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女人不該對婆家要求太苛刻,因為不存在完全沒有問題的婆家,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只要婆家的問題不是太嚴重,女人與其選擇放棄婚姻,不如想想自己有沒有可能改變婆家的現狀。
我并不是空口說白話,我就是這樣做的,我在婚前就認識到婆家有問題,但我沒有放棄婚姻。
我婆家的問題主要在于婆婆,其他問題也是婆婆這個人引發的。比如,小叔子一大把年紀了很不懂事,這跟婆婆對他的溺愛有很大關系。
因為我知道婆婆愛小叔子勝過愛我老公,所以我覺得從小叔子身上著手,替婆婆把小叔子管教好,我就可以在婆家站得住腳。
正是因為我提前有了這樣的規劃,所以當婆婆讓小叔子住到我家時,我沒有反對。不過,我很快就把小叔子趕走了。
我趕走小叔子,并不是故意跟婆婆唱反調,而是:因為小叔子一直被婆婆溺愛,快30歲的人了還無法自理自己的生活,可以說完全沒有任何自立可言。我趕他走,是為了教他獨立,而且不是單純趕走他就完事兒了,在此之前,我給他做了很多思想工作。
我問他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我問他有哪些優勢,我問他如果不啃老應該怎么活……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人跟他聊過這些問題,所以我的話對他的觸動很大。而且,我用了激將法,我告訴他作為男人應該如何如何,我告訴他想要讓自己婚姻順利應該如何如何,他為了證明自己可以靠自己,于是就搬出去了。
婆婆不明白我的用意,只知道我把小叔子趕走了,于是跑到我家大鬧:“兒媳,憑什么把小叔子趕走?我買的房,憑什么不讓小叔子住?”
我告訴她:“我在幫你管教兒子,別不知好歹!”
我是故意說狠話激怒婆婆的,因為只有這樣說,后面小叔子有了改變之后,才更能證明我用心良苦。
婆婆不領情繼續鬧,結果得罪了小叔子,他把自己的人生規劃跟婆婆說了,把我的良苦用心跟婆婆說了,讓婆婆不要多管閑事,讓婆婆以后不要再找我麻煩,于是,從此之后,我跟婆婆的關系一直很僵。
后來婆媳關系之所以破冰,是因為婆婆看到了小叔子的改變和成長,他不僅工作順利,而且感情順利,他親口說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我,由不得婆婆不信。
當婆婆意識到我真的是在替她管教小叔子,對我的態度自然就有所改觀了。如此一來,我被婆家人高看一眼,自然能在婆家站穩腳跟,他們有事總是會來找我商量,我覺得這樣的家庭氛圍挺好。』
上面那位讀者的婚姻態度,相較于那些秉承固有認知的人來說,是一種新的思路。
她說的沒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也沒有絕對完美的婆家,如果女人都追求完美的婆家,都要求婆家必須不存在任何問題,最后沒有幾個人能嫁出去。
人生中很多事都應該允許存在合理的“誤差”,這不是壞事,因為“誤差”很多時候可以為我們提供發揮空間,我們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縮小誤差。
對待婚姻也應該具備這樣的態度,既要允許婆家存在誤差,又要允許自己的愛情存在誤差,這樣才能給你提供發揮空間,才能彰顯你的價值所在。
反正,只要你的愛情不存在很嚴重的問題,你都可以考慮憑借自己的努力去消除其中的問題。只要你的婆家不存在很嚴重的問題,你都可以直面那些問題。上面那位讀者就是做到了這一點,彰顯了自己的價值,所以才在婆家站穩腳跟。
當然,如果你非要追求完美的愛情,非要追求完美的婆家,也不是不行,但你需要把握好期限,如果你能順利追求到你想要的愛情和婆家,當然最好。但如果你一直追求不到,每一次面對的愛情和婆家都有問題,那你就需要好好考慮下我們上面提到的“誤差”問題了。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覺得你的婚姻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