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01
人和人不一樣,體現在很多方面,不僅包括看得見的物質條件不一樣,先天條件不一樣,還包括看不見的心理素質不一樣。
就拿心態來講,有些人心態很好,內心很強大;而有些人心態很差,內心很脆弱。
我們不能只是能弄懂和看到這些區別,更重要的是,如何做調整,如何讓自己擁有的東西發揮作用。比如,心態不好的人,要向心態好的人學習,至于該學習哪些方面,怎樣學習,需要你多花點心思去研究;心態好的人,怎樣運用自己的心態,也是值得研究的。
要知道,即便是心態好的人,也會面臨選擇,也會面臨困境,這種情況下,你不能只是讓自己忍耐,而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只是忍耐的話,一旦你所忍耐的人和事是不值得你忍耐的東西,到頭來只會對你不利。
就像有個離婚男人吐槽曾經的自己時說的一樣,“我明知道我跟前妻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我明知道我們之間已經沒有感情了,我甚至知道她已經愛上別人了,但我還在忍耐,有時候想著或許忍忍就會好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的忍耐毫無意義,最終忍了三年,還是離婚了,再回頭去看,感覺自己完全沒必要浪費三年時間去忍耐,而應該用那三年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
02
下面這個男人也在婚姻中經歷過“忍耐”,最終認識到自己的忍耐是錯誤的,要不然也不會因此弄丟婚姻:
『至今我都無法忘記前妻發的那條朋友圈:“我終于離婚了,再也不用看婆婆的臉色過日子了,好開心!”
她是真的開心,因為離婚對她來說是解脫,她不僅可以不用再看婆婆的臉色了,而且再也不用跟一個懦弱的男人在一起生活了,為她感到開心的同時,不免感覺自己活得很失敗。
我曾經不止一次問自己,為什么我會那么懦弱?為什么會是這樣的一種性格?為什么非要等到離婚了才意識到自己不該懦弱?為什么不能早一點明白“不該讓妻子看我媽的臉色過日子”?
男人在結婚后要懂得“護妻”,真的不能只是說說而已,要落到實處才行,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在面對婆媳矛盾時,在婆婆欺負兒媳時,不能坐視不管,不能懦弱,要敢于站出來袒護妻子,才是真的護妻,才能讓妻子感到欣慰。
而我,當時在面對婆媳矛盾時,雖然站出來了,但卻總是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始終不敢鼓起勇氣袒護妻子,總覺得如果對自己的母親說話太重,會釀成大錯。
就這樣,因為我的不作為,使得我媽越來越變本加厲,我只想著我忍忍就過去了,卻沒有想過我老婆是否忍得了。從她最后忍無可忍跟我離婚這件事來看,她不僅對我媽忍無可忍了,對我的懦弱也忍無可忍了。
復婚不成功,我只能告訴自己,往后余生,我要做一個懂得“護妻”的男人,不讓她看我媽的臉色。跟朋友聊到這個問題時,朋友告訴我:“你最好提前跟你母親溝通好,不要拖到再婚以后才臨時抱佛腳,否則到時候你手忙腳亂,即便有想護妻的心,也無法落到實處!”
看來想做個“護妻”的男人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努力多去研究下吧,希望我的下一段婚姻不會再出現之前那段婚姻的問題。』
03
如果一個男人結婚后,總是任由婆婆欺負兒媳,總是讓妻子看婆婆的臉色過日子,肯定談不上“護妻”。
那么說,“護妻”到底是要護什么?我的理解是:不僅要保護到她的人身安全,更要照顧到她的心理感受,同時,還要讓她在生活上有保障。
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愛自己的妻子,做好上面那三個方面不會是什么難事。反過來講,如果一個男人做不好那三方面,只能說明你對妻子的愛沒那么深,要么沒有愛,要么沒有你以為的那么多。
上面那個男人最后的那番覺悟,看似是對前妻有愧,實際上,他只不過是受了離婚的打擊之后,不想再經歷一次離婚罷了。
從這個角度去要求自己做個懂得“護妻”的男人也不是不行,但既然決定做“護妻”的男人,不如全面一些,從選擇跟一個自己深愛的人結婚開始,因為愛而護妻,再加上因為不想離婚而護妻,才能把上面那三方面做好。
另外,針對案例中提到的那種情況,男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心態,想要丟掉懦弱,最好在結婚之前就做好鋪墊工作,結婚之前就告訴父母,不能欺負兒媳,不能讓兒媳看他們的臉色,不然就如何如何,這樣你才能在婚后真正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