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01
人到中年以后,真正能稱得上朋友的人,會越來越少,僅剩的只有那么幾個人。往后余生,能跟這幾個人處好關系就已經很不錯了,沒必要非要像年輕時一樣盲目合群,很多無用社交,還是少參加為好。
比如“同學聚會”,平時幾乎不來往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沒有任何意義,人多無非是滿足了某些人攀比心和虛榮心而已,如果你不是這一類人,就沒必要參加同學聚會,你又不愿意吹牛,又不想聽別人炫富,何必浪費時間與沒意義的人為伍呢?
最關鍵的是,如果你是已婚的身份,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慫恿著犯錯,或者因為死要面子而把錢借了出去,最終苦的是你自己。
就像朋友阿鵬所說:“一場同學聚會,差點毀了我的婚姻,從那以后,我痛改前非,再也不參加什么同學聚會了,甚至因此把酒也給戒了,我可不想因為這種沒意義的東西毀了自己的幸福,否則我會后悔一輩子!”
02
阿鵬之所以把婚姻看得比較重,有兩個原因。
首先,他是個很有責任心的鳳凰男,把自己的人生規劃得很圓滿,結婚之前沒出過差錯,跟妻子阿杏結婚也是他慎重選擇的結果,他很滿足婚后的生活。
其次,在他看來,阿杏是個“旺夫”的好妻子,不僅能把家里照顧得很好,而且對他的事業也有幫助,他覺得好不容易遇到一個那么好的妻子,弄丟了實在太可惜。
按理說,他那么精明的人,應該不會在無用社交上面犯錯。問題是,他規劃人生的時候,沒有把同學聚會和無用社交扯在一起,所以才會在婚后被邀請參加同學聚會時,欣然前往。
他本以為跟老同學在一起敘敘舊也挺好,結果去了之后才發現,真正稱得上優秀的同學來得很少,更多的都是混得不怎么樣的人,他們組織同學聚會只是圖個樂,圖個惹惱,出發點根本不是聯絡感情。
中途他想走,但是沒走掉,在場的同學不是勸酒,就是強留,動輒就把“你是不是不給我面子”掛在嘴邊,以至于他不好推辭,繼續留了下來。
結果,一群人喝了酒之后,轉場去了下一個地方,暈暈乎乎的他被幾個同學慫恿著犯了錯。雖然他的記憶中沒有犯錯的實質,但喝了酒的他記憶模糊,他記不清自己到底有沒有背叛妻子,印象中是沒有的,但他不確定。
從那天之后,這件事就成了他的心病,他每天都在努力回憶那天發生的事,但始終沒有眉目。他很擔心自己犯了錯卻不記得,很擔心阿杏發現之后會找他麻煩,最后思來想去,他決定跟阿杏坦白,任她發落,覺得至少這樣可以不再活在提心吊膽的狀態中。
他悠悠訴說了那天的事以后,懺悔說:“雖然我記得我沒背叛你,但我已經臟了,我的人設已經崩塌了,感覺特別對不起你,我不想瞞你,說出來我才能好受一點,如果你受不了這樣的我要跟我離婚,我沒話說;如果不離婚,我發誓以后再也不參加什么同學聚會了!”
聽完他的懺悔,阿杏確實很受傷,因為他的話毀了他在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不過,她并沒有跟他離婚,只是淡淡說了句:“下不為例!”
雖然阿杏的話很簡單,但并不等于說她真的不在意,她事后曾經在閨蜜面前痛哭流涕,說阿鵬做的事讓她心如刀割:“我頂多再給他一次機會,如果他不珍惜,我們就只能離婚了!”
她的閨蜜把她的話轉述給阿鵬之后,阿鵬發誓無論如何不能再犯錯,于是從此滴酒不沾,徹底遠離無用社交,不僅沒再參加同學聚會,就連平時公司團建,同事之間的聚會,他也是能躲就躲,借口總是同一個:“我要回家陪老婆!”
03
雖然說參加同學聚會未必都會經歷阿鵬那種問題,但這種事誰能說得好呢?萬一呢?你以為不會有問題,真出了問題,再去補救就沒那么容易了。
倒不是說所有的同學聚會都不能參加,而是要弄清楚你要參加的同學聚會是否是“無用社交”,有沒有意義。
如果像阿鵬所說,是幾個關系很好的同學小聚,每個人的人品都很好,當然可以參加。但如果是阿鵬參加的那種混亂聚會,只是一群人在一起花天酒地,除非你跟他們臭味相投,否則還是不參加為好,否則在那種場合中,必然是老實人被欺負。
其他類似的無用社交,同樣是少參加為妙,否則不管是喝酒誤事,喝酒犯錯,還是在金錢方面有損失,對你自己都不利。尤其是已婚的人,你因為參加無用社交而犯錯,回家之后又因此跟另一半鬧出了矛盾,最后的結局往往是你無法承受的結局,到那時候再后悔就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