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過分溺愛,導致“熊孩子”數量不斷增多。而且,“熊孩子”的破壞力也不容小視,很多“熊孩子”的家長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熊孩子”呢?當孩子出現以下這些行為時,家長千萬不要熟視無睹,一定要及時制止。
1. 臟話連篇。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極強的,當孩子臟話連篇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行為,一定要先從自身做起,改掉自己的這些壞毛病,為孩子樹立榜樣,這樣子教育孩子的時候才更有說服力。在孩子講臟話的時候,家長不能放任不管,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行為。教導孩子要文明待人,懂得尊重,不可“出口成臟”。
2. 輪丟垃圾。亂丟垃圾是十大不文明行為之一,但是很多家長卻對孩子亂丟垃圾的行為不以為意,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好了。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一旦養成,就很難更改。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樣的陋習時,一定要讓孩子及時改正,不管在哪種場合,都不亂扔垃圾,讓自己的孩子更有教養。
3. 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小孩子天生都是比較單純的,喜歡玩鬧,但是凡事都應該有一個度。特別是在公共場所時,孩子無視公共秩序,大聲喧嘩,甚至追追打鬧都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其他人再看到這種情形的第一反應基本就是:誰家的孩子,這么沒有教養。無形中就對家長的印象給了差評,因此,作為孩子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打鬧是不禮貌的行為,讓孩子從小懂得禮貌禮儀,這樣在孩子長大以后,也會更受同學、老師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