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談及一個人奮斗與否,比較常見的對比標準是“去不去大城市工作”。在很多人的眼里,能夠一直待在大城市工作就是一種光榮的奮斗。的確,大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樓大廈和豪車名駕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足以引起一場觀念改革。那里還有無數比自己厲害的人不斷崛起,為我們上演逆襲的案例。這是奮斗需要的環境,大城市有足夠的理由留下我們。
大城市的傳說早在讀書年代就深入我們的腦海,成為一種時尚的向往。當畢業以后,我們更是將大城市定為自己以后奮斗的地方。我們堅決地拒絕了故鄉的溫柔,毅然決然遠赴異地,只想要體會大城市那種獨特的奮斗感覺。至于什么是奮斗的感覺,我們一無所知,也滿不在乎。因為我們常說,年輕,就要去拼。
于是我們毫無畏懼地單槍匹馬殺到大城市,路途遙遠又如何,君不見滿腔熱血在沸騰。當我們踏上大城市的土地,頓時笑逐顏開,仰望天空時都有一種深深的快意。我們心中在想,終于來到奮斗的地方了。即便我們倚仗的優勢早已被我們的故鄉無情拒絕,來到大城市全憑想象中那個未來以及可能奮斗的自己。
現實非常殘酷的事實永遠不會改變,大城市更是這條定律的忠實擁躉和首席執行官。可是大城市是夢想的延伸承載,我們不可思議地被賦予無畏的勇敢和莫名的執拗,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老板們不會看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但不甘心。我們從學校的“三好學生”淪落為社會的“三無人員”,沒有經驗,沒有能力,沒有人脈。我們的信心難免動搖,焦急地目睹著錢包里的積蓄一天天減少,好像看到殘酷現實冷漠的警告,卻無能為力。
終于,我們找到一份工作。哪怕專業不對口,哪怕和興趣無關,哪怕標準跌底線,但我們還是答應了,因為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奮斗的感覺。我們以為的“奮斗”,其實就是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只要不違法,就會欣然接受,并且引以為奮斗。
我們每天都要匆匆吃過難咽的早餐,跑著去擠一兩個小時的地鐵,還要再走很長一段路,才終于來到相隔宿舍兩個區距離的公司。不過我們卻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這有種奮斗的感覺,完全不像故鄉那種枯燥乏味的工廠住宿生活。大城市中心區域的繁華讓我們十分歡樂,車水馬龍或者華燈璀璨,滿足著我們內心的小世界。我們連走起路來都是神采奕奕,有說不出的興奮。就算天降BOSS級巨寒,我們也能靠一身正氣來保暖。
“奮斗”的感覺的確很鼓舞人心,但是奮斗的根本并非如此。我們自以為在大城市找到工作就是奮斗的結束,其實那只是奮斗的一個假象,甚至連開始都算不上,結果很大可能還會南轅北轍。工作只是我們奮斗的一種載體,并不是奮斗的過程。真正的奮斗,是自始至終都能把現在和未來聯系在一起。即使是關聯度比較低的工作,也能聯系前途。
讓我們好好想想我們的工作究竟是在干什么?不需要轉動腦筋只是簡單運用以前保留下來的知識就算完成任務?胡亂在網絡海搜一些別人的文章不加修改復制粘貼重復每一天?空閑的時候逛逛淘寶看看視頻刷刷新聞發發消息來琢磨自己的無聊?雖然并非一切看不到前途的工作都不是奮斗,但我們的表現實在無法將這個理論實踐在自己身上。我們一邊渴望在大城市活出個模樣,一邊卻沒有做出半點和奮斗相關的努力。
說到底,我們還是不敢變化,就想賴在一份用時間和勞力換取金錢的工作上混日子,然后按照別人的生活軌跡結婚生子,默認碌碌無為走人生。只有當看到朋友圈里誰誰誰實現了某個當年被嘲笑的夢想,或者走在路上被一輛做夢都想要的豪車驚嚇時,我們才會記起自己來到大城市的目的:總有一天,我也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不一會兒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的時候,我們卻若無其事地打開下載軟件,用一部剛剛上映的電影,來繼續昨天的生活。
既然待在大城市,又為什么要去干那些在故鄉就能夠輕松做到的事情呢?
現實是不會告訴我們:每一個奮斗的人生應該干什么,吃多少苦,要受怎么殘酷的磨難。可是我們卻相信自己早已飽經滄桑,深知成功的奧秘,因為網絡上流傳的心靈雞湯就是這樣寫的。我們說自己每天都會閱讀,但知識全來源于別人的道聽途說。我們對未來很樂觀,一條段子可以橫掃饑餓,做回自己。我們時常因為身在大城市而感到自豪,總是期待公司的聚會,來一次瀟灑的醉生夢死。我們喜歡這種“在大城市奮斗”的感覺,哪怕那只是一個悲涼的謊言。
我們等待下班。
我們渴望放假。
我們忘記吃飯是為了再玩一局游戲。
我們推遲完成目標就是想睡多一個小時。
我們下班后趕回宿舍,打開電燈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跳到電腦前刷微博。
我們在KTV里聲嘶力竭地吼著耳熟能詳的勵志歌曲,只是為了吸引新來的美女同事。
我們告訴自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然后把這句話發到朋友圈中,然后繼續看肥皂劇。
我們在接到任務以后只想把它盡快完成,從來沒有想過事情究竟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幫助。
沒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奮斗生活”的真實寫照,好像一張沒有經過加工的素顏照片。雖然我們沒有發現也不愿意承認這個事實,但生活已經給出該有的答案——我們一無所有。真正的奮斗,可遠不止簡單去做一份工作那么簡單。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到大城市工作就是在奮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