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夜里回家,想連夜返程,因為第二天八點半要開會。母親說:不要走夜路,明早走吧,五點半天就亮了。我稍作猶豫留下了。母親告訴我外公經常說一句話:夜路越走越黑,天亮了趕路則越走越亮。對外公印象不深,但母親經常引用他的哲言。
外公在母親的描述里個子很高,話不太多,卻很威嚴。每次外公一跨進門檻,大家就安靜下來了,孩子們一哄而散。母親在她的十個兄弟姊妹里是最小的,因而外公對母親有所偏愛。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母親和男孩子一樣上學,課余到劇團唱戲。
和那些早早嫁人相夫教子的潮汕傳統女性不同,母親一直獨立又有主見,不愿意屈就,也不覺得非嫁不可,因而拒絕任何形式的相親或提親。一直到母親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小舅向母親推薦他的才子戰友我的父親,并鴻來雁往了一段時間后才有所動搖。
父親文采飛揚,信箋里夾著的一張戴著軍帽穿著軍裝的照片氣宇軒昂,母親漸漸動心了。然而父親終于來看母親了,母親才發現原來一直忽略了父親的身高,父親沒有身高一米八幾的外公那么偉岸。外公卻說,個子矮的人聰明。其實父親也沒那么矮。
父親扛了一大埕酒給外公,外公高興極了。本來就愁母親不嫁人,有這么個才高八斗的女婿,個子矮一點也就將就了。那年母親二十七,父親三十二。父親和外公一直相處得很好,可惜外公在我們讀小學時就走了。關于外公,更多是來自母親的描述。
(作者:秋水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