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人在做,天在看,你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就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
5月7日,陜西靖邊檢察微信公眾號稱,針對輿論關注的“陜西一男子將癱瘓母親活埋進廢棄墓坑”一事,陜西榆林靖邊縣人民檢察院已提前介入此案。
據媒體報道,陜西男子馬某用手推車將79歲的癱瘓母親拉走,向家人謊稱將母親送去親戚家了。馬某被警方抓獲后交代,他將母親拉到無人處,找了一個廢棄墓坑倒進去埋了。靖邊警方透露,老人被救出后已送至醫院進行救治,病情穩定,無生命危險,該男子涉嫌故意殺人罪已被刑拘。
靖邊縣公安局刑警大隊一負責人說,“涉事嫌疑人是老人的大兒子,此前老人和二兒子居住,但二兒子去年生病無力照顧,便轉由大兒子照顧。可能是照顧得嫌煩了,就做出這樣的事情,老人的兒媳婦回家找不到老人報的警。”
兒子活埋母親,喪盡天良、滅絕人性,驚天新聞。類似慘絕人寰的悲劇,之前只聽說“舊社會”出現過,沒想到在這個時代竟然也發生了。警方稱,案發后嫌疑人很快被找到,他對于此事并未流露出悔意。
“畜生”“逆子”“喪盡天良”似乎都不足以表達網友之憤怒。“虎毒不食子”,偏偏有人毒過惡虎。如此惡毒的兒子才該活埋!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中國自古以來便崇尚孝道,經過五千年的文化積累,孝更是得以在中國推舉的百善之道中位居首位。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也是中華民族遵奉的傳統美德。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據說顏回的父親顏路跟隨孔子學習三年未歸,妻子病故,是幼小顏回賣房葬母,孤身一人居住在簡陋的巷室中。顏路十分愧疚,但顏回卻安慰父親說:“父親給了我生命,教我做人的道理,心里疼愛我比自己還多又怎么會有對不起我的事呢?孔子聽了稱贊顏回說:“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王夫之說,國可以滅,文化不能斷。正是因為我們祖先留下來的華夏文明,才使我們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在短短幾十年,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然而,盤點一下最近幾年發生的弒母案件,確令人觸目驚心。
2016年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當天,北大研究生吳謝宇禽獸一般的殺死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然后憑著高人一等的智商,偽造母親出國,布置了作案現場,在社會上了躲藏了3年之久,于去年被警察逮捕。
2017年12月,四川省一名13歲的留守兒童袁曉明,殘忍的殺害了自己的母親,被警察抓捕之前,他還安靜的在學校里上課。
2018年12月2日,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鎮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吳某康因在家抽煙被母親用皮帶抽打,惱羞成怒,持刀將母親殺害,母親死亡后,吳某康帶著2歲的弟弟一直在家住宿未外出,期間還接聽母親電話,回復母親微信,并且以母親口氣發短信給班主任請假。直到第二天上午,鄰居發現后報警被警方控制。
……
為什么親子弒母案件如此頻發?為什么原本乖巧可愛的孩子會變成殘害母親的惡魔?為什么如此慘無人寰的人間慘劇一再上演?
家庭教育的失敗應該是主要原因。現代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容易走極端,一個是沒有底線和原則的溺愛,一個是沒有自由和空間的監管。有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孩子百依百順,寵愛有加。盡可能去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盡可能去代勞孩子的所有事情,盡可能去袒護孩子的所有錯誤。如此教育孩子結出的惡果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從逆子馬某活埋老母親的動機看,可能是“照顧得嫌煩了”。母親養你長大,照顧母親頤養天年既是基本的人性,也是法定義務,怎能因為嫌煩就推卸責任,甚至生出弒母之心呢?不過,在對此進行譴責的同時,似乎還應有更多的反思,尤其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反思。
多行不義必自斃。等待逆子馬某的,除了輿論的譴責,必將是法律的嚴懲!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文章,讀完請順便點下面的“在看”,以資鼓勵!您的“轉發”更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