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村每家都會有好幾個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納悶,為什么這么窮,還要生那么多孩子呢?后來聽老人們一說才知道,因為那時候農業勞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產力就多了,正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于農民來說意味著什么,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另外,有些人還認為,家里人丁多了,就不怕被別人欺負。所以在以前的農村,就出現了一家有好幾個孩子的現象,我們村里有一大戶,他們家有七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不像現在,即便是二胎政策放開了,還是有很多人不愿意生二胎,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想法也變了。
以前農村家里孩子多,即便是每個孩子都有名字,但是為了叫著方便,我們通常會聽到家長直接稱呼孩子:老大、老二、老三、老幺……。我記憶力,我姥姥叫我媽就一直是“二啊、二啊“,因為我媽是排行老二的,其實我覺得這樣叫感覺還蠻親切的。關于這樣的叫法,農村還有一個俗語這樣說: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幺,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俗語,那么這句俗語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嗎?為什么說老幺壞呢?
這句話意思其實是說家里的孩子多,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老大往往是憨厚老實,因為年長會更加懂事,家里的家務往往都是老大替父母在做,有好吃好玩的會首先想著弟弟妹妹。有時候父母不在家,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就全部落在老大的身上,正所謂“長兄如父,那時候的老大做了更多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在外他們就顯得傻里傻氣一點。
老二嘛對于家里的事就會能逃就逃,反正自己逃掉了,還有老大幫著做,自己則會跑出去耍,更多的接觸外面的人和事,就表現得更比較精明狡猾一些;而老幺的壞主要表現在調皮搗蛋上,因為是家里最小的一個,除了爸爸媽媽的愛,還有哥哥姐姐的愛, 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人,所以表現的淘氣一些實屬正常,正是因為這些調皮搗蛋,老幺便更容易闖下禍端。而且更多時候,老幺還是一個家庭里的潤滑劑,用他的調皮搗蛋給家庭帶來歡樂,所以才會說老幺“壞”,這里的“壞”可以算得上是一個褒義詞。
因為那時候,家庭結構基本都相同,而且農村的家庭條件也基本相近,所以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都會表現出這一性格特點,也是老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談。雖然聽上去這句話是在貶低孩子,但是仔細一想,也算是用最難聽的話在夸自己的孩子,這也跟農民樸實謙虛的性格有關。以前在農村真的很少有人會去明目張膽地夸自己家的孩子,不像現在的人們都喜歡把孩子表現好的都發到網上去,生怕別人不知道。
你聽過這句話嗎?你認為這句話有道理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