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到了難免有點小病小痛,需要去醫院看一看,有時候也需要兒女陪同。
最近,網友 @尖叫的蝴蝶 最近發了一則視頻,講述了自己陪媽媽看病的故事。
但這個故事,卻是從“最近對父母怨言很大”開頭的——
她說,“我從去年9月到今年9月帶我媽去了不少于32次醫院。她是因為腳踝骨折、鋼板排異感染,需要治療。”
而為了讓母親能快點康復,她忙前忙后找權威專家保守治療,并掛到了權威抗感染專家的號,終于把媽媽送進了醫院手術。
因為術后需要陪護,她——
“每天半夜要時刻盯著點滴看什么時候打完,以便及時去找護士。”
“早上6點保潔阿姨的人生鬧鈴,能讓你的心臟瞬間刺痛而醒來。”
“由于折疊床太軟腰疼的要斷的,白天再困也沒有地方休息。”
雖然這些都很辛苦,卻都可以忍受,但對于獨生子女的她來說,最怕的就是父母得了嚴重的病,而天價的醫藥費付不起;最怕父母拖著病不看,結果一檢查特別嚴重。
談及媽媽和爸爸住院的原因時,她在視頻里說道:
“要不是因為你(媽媽)舍不得扔掉那8塊錢磨了平底的拖鞋,也不至于今天骨折。”
“老爸的第2次心臟支架,是由于他固執,不愿意去醫院,一直堵到了95%,由于堵的太嚴重,支架都放不下去了,無奈聽醫生的放了兩個藥物球囊花了9萬4。”
她在視頻里吐露著自己的無奈:“你們口口聲聲說不想給我添麻煩、不想拖累我。但你們每一次都要把病拖的嚴重了再去住院,難道你們喜歡看我手足無措找專家鬧心的樣子嗎?當我發現你們有癥狀勸你們早點去醫院,你們總是一句沒事啊,然后固執搪塞我。可你們知道嗎,我無數次的計算著,如果你們得病了,我賣單身時買的兩個房子還夠不夠救你們;如果你們病了,工作節奏全部都會打亂。我不敢提這些,說多了怕你們多心會說'到時候吃安眠藥絕對不會拖累你’,但有誰愿意去看著父母病了而不去救呢。”
她的視頻里雖然充滿著“抱怨”,但她卻不希望父母因為節儉的生活態度、固執不看病的生活狀態而生病;希望父母能早點去醫院檢查身體,注重健康。
她說:“我之所以這樣抱怨,是害怕沒能能力負擔而失去你們!”
她的這一番“怨言”,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
這3句話爸媽請聽一聽!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規律,但面對衰老與疾病,這3句話請聽一聽——
1. 不該省的,不要省
有的老人年輕時過慣了苦日子,省吃儉用,特別是對自己“摳門”。舍不得吃喝,去超市搶些特價處理的魚肉蔬菜,剩菜剩飯、過期食品也舍不得扔;生病了舍不得去醫院,等到病情嚴重扛不住了才去……
這樣不僅降低了生活質量,還會帶來健康問題,比如營養不良、胃腸道不適,小病拖成大病,一些疾病因此錯失治療時機而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老年人由于胃腸道功能減弱,不宜長期進食隔夜菜。如發現上腹經常有飽脹疼痛等不適感,建議及時到醫院做個檢查。此外,廚房的抹布、裂開的筷子、不合腳的鞋子……東西該換就要換,不要節省。
另外,每年體檢的錢該花就花,復診要求定期體檢的該去就要去。老人做體檢,在體檢項目的選擇上,河南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醫師顧以茼2013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建議,除了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之類常規項目,還要根據年齡、性別、所患基礎疾病等因素有針對性地選擇體檢項目。
老人機體功能退化,免疫能力、內分泌功能等不斷下降,臟器的功能也逐漸減退,除了血壓和血糖監測外,常被忽視的眼底和骨密度檢查也必不可少;如果老人平時經常出現胸悶、氣短、頭痛等癥狀,建議增加心腦血管相關檢查,腦部CT和血管造影就是較為重要的兩項。②
2. 不該忍的,不要忍
就拿吃飯來說,隨著衰老,不少老人會感覺肚子脹、不停打嗝、不想吃飯。北京老年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季紅莉2020年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談到,隨著年齡增長,內臟器官開始退化。有研究發現,老人的胃排空時間比青年男性多3倍還不止。所以,不少老年朋友總會有飽脹感,還伴有打嗝、放屁增多。但一般由于衰老引起的癥狀,會隨食物消化而減輕,甚至消失。
如果腹脹不斷加重,持續不緩解,就需排查:胃腸道疾病;肝膽胰腺疾病;各種原因導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精神心理障礙等。③
如果有器質性的病變,存在長期的不適,該看的小毛病就要看!
3. 不該焦慮的,不焦慮
與忍著不去就醫的父母比,有些父母則是過度焦慮,有點癥狀就著急跑醫院。其實,有些癥狀則不是病,有些癥狀則是衰老的正常表現,不要焦慮,過度治療。
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2019年在接受采訪時說,老年人很多“病”不是病,就是老了。比如有的人睡不好覺或是覺少,可能是褪黑素少了;有的人吃不下,原因可能是口腔功能退化、牙口不好或胃腸退化,消化功能減弱……
老年人要追求的是健康:即使檢查指標不符合正常值,但合理用藥控制后可維持在正常水平、通過治療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就是健康老人。④
他在2020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談到:
一是有沒有影響你的正常生活質量,或者影響你基本的生活狀態,如果沒有,先放著,不用治;如果有,那一定算病,要治療。
二是看有沒有給你身體的其他器官帶來危害,如果沒有也不用治,如果有就要治。
比如,一說到老年人的泌尿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前列腺肥大。這個病在中老年人男性身上太普遍了,50歲以上大約一半的男性會得,60歲以上有60%,80歲以上80%,甚至快100歲了,還是逃不過前列腺肥大的“魔咒”。如果去檢查,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治療。為什么?影響排尿了,才是疾病,才需要治療。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