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父親非常高興,因為過了今年,明年他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用父親的話講“我也是有退休金的人了”。其實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一輩子都在干農活,小的時候父親就說過,他半輩子都奉獻給了土地,最后啥也沒落下。其實父親經歷過掙工分、交公糧,他所說的一輩子沒落下只不過是一種遺憾,因為父親當年是知青下鄉,最后沒能如愿的回到城市,只能在農村一直種地了,這其中的苦和淚想必只有父親自己知道。
但在2009年的時候,農村養老保險就開始實行了,記得那時候,只要是符合年齡就可以領取養老金,雖然每個月只有幾十元,但對于很多農村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了。到了2011年的時候,當地實行了一個養老保險補交政策,就是可以一次交多少費用,把以前的養老保險都給補上,等到60歲的時候就可以領取一定金額的養老金,當時全家能借的借,能拿的拿,把父親和母親的養老保險都給補交上了,這也算是讓他們到老了能夠老有所依,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說實話,當時能夠一把交齊幾萬元的農民很少,更何況是家里有兩個老人的情況下,所以當時我們村里有一大半的老人都沒有交,這就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沒有交養老保險的老人老了之后該怎么養老?他們大多數都是干了一輩子農活,也都是交過公糧的農民,雖然政策是大開了可以補交,但從實際情況出發,他們確實沒有繳費的能力,所以真正到了60歲以后,他們的生活就會和那些交過養老保險的人有天壤之別。
就拿我大爺和我二大爺做比較,大爺當時條件有限沒有繳納這個養老保險,我二大爺通過兒女勉強的把這個費用交齊了,現在二大爺每天的生活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而大爺每個月都還在為自己的酒錢而奮斗,都65的人了,每天還要做著體力活來維持自己的養老問題,確實讓人看著有些揪心。
總的來說,如果能夠給農民發放夠額的退休金,相信農村老人的幸福指數一定會飆升,因為在農村的花銷現在確實不高,有病了農合給保著,身體不利索了有兒女給照顧著,唯一不能讓老人放心的還是養老問題,給子女添麻煩是老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兒女孝順的話這些事情都好說,如果不孝順,相信老人也是不舒服的,所以關于農民退休金的問題,還是可以進行改革的,只希望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依”,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