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1毛1斤,每畝利潤200元,農民:不如直接當肥料,為何?
北方已經開始進入冬季,氣溫一天一個樣,現在多地已經維持在了白天也是零度以下,按照北方的習俗,冬天有“貓冬”的習俗,而貓冬主要就是盡量減少外出,畢竟冰天雪地的天確實讓人很難享受,而除了生活習俗的改變外,飲食也要開始改變了,冬天的白菜、土豆、蘿卜開始成為冬天的主要食物,為了冬天能夠“經濟實惠”減少外出購買的麻煩,大批量囤菜成為了入冬要做的第一件事,今年的白菜漲價了、大蔥漲價了,讓很多種植戶看到了豐收的希望,但有一個農產品最近卻比較不開心了,價格低成為了常態,主要收購的人還少,這就是咱們經常要吃的蘿卜。
蘿卜近些年的價格確實是一直低迷,作為主產地的山東省,單單在2019年蘿卜產量就高達4000萬斤,而且整體市場的低迷不只是在主產地,像河南、河北和安徽等地都出現了低價難賣,滯銷的情況,蘿卜在市場的定位幾乎和白菜是一樣,價格都是“白菜價”,但因為種養簡單,投入成本低,產量高,最主要是需求量比較大,所以還是很受種植戶青睞的產品,但市場飽和的情況越來越讓蘿卜“無法自拔”了。
冬季馬上來臨,作為蘿卜的銷售旺季,往年都是一車一車的銷售,人們的搶購熱情也是非常高昂,但就在今年,主產地的蘿卜大量上市,往年地頭涌動的人群消失了,大量的貨車也在減少。一個常年收購蘿卜的朋友感嘆到,今年這蘿卜價格可能又要低了,往年一畝地的蘿卜產量可以在1500-2000公斤左右,價格高的時候可以達到1元左右一斤,就算低的時候也可以達到5毛一斤左右,但今年這個價格確實有些低,一畝利潤現在都不足200元,現在很多客商收走的都是個頭大、賣相好的蘿卜,一些次品的蘿卜都還散落在地里等待收購,但從今年這個情況來看,價格不會超過3毛一斤,而且現在有的地方的價格已經低至了1毛一斤,很多種植戶閑投入成本高,就直接爛在地里當肥料了。
從今年的大體情況看,今年這蘿卜銷售價格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近些年蘿卜的產量確實比較高,蘿卜的豐收未必是一件好事,需求量小了,收成高了,這中間就會造成一個利潤空間的縮小,而且蘿卜雖然可以在冬天存儲也可以窖藏或者冷庫存放,但對于白菜價的蘿卜來說,儲存成本高,而且利潤空間小,所以干錯就低價銷售,減少庫存,只有這樣才能來維持收支的一個平衡。
而造成蘿卜如此境地除了產量高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什么水果蘿卜、無公害蘿卜、無化肥蘿卜都成為了一種時尚,人們消費水平高了,自然就會選擇更高層次的產品,久而久之在大家的腦海中,最純正的農村大蘿卜成為了低廉的貨品,吃著吃著就無人問津了,其實這種消費環境是非常不好的,綠色生態蘿卜固然好,但性價比不高,對于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地頭產的農家大蘿卜才是最好的蘿卜,所以誤導的營銷也是蘿卜價格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
結語:通過上面的解釋相信大家對蘿卜又有了新的認識,馬上入冬了,也是我們吃蘿卜的旺季了,那么今冬你們準備好怎么吃蘿卜了么?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