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進場,白布上場,安精走完人生路,來世做仙不做人”,這是筆者老家在送喪的時候一句順口溜,每當村里老人去世的時候,服務隊的主持就會大聲朗讀這些順口溜,現場的氛圍也是被帶動的非常煽情,該哭的哭,該傷心的傷心。在農村,白事應該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一旦誰家有白事要辦,不管村里人有多忙,大家都會齊聚到這家,該抬棺抬棺,該燒紙燒紙,只要需要,都是可以幫忙的,這也是為什么筆者這么喜歡農村的主要原因,濃濃的情誼真的讓人無法舍得。
但不知道從何時起,農村的白事成為了一種“負擔”,幫忙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取而代之的都是服務隊,也許這是農村白事的發展趨勢,也確實是省時省力,但隨著而來的就是,大家把白事當成了一種“走過場”,隨完禮,吃完飯就走了,靈堂也不進,紙錢也不燒,缺少了很多人情味,很多人說,這農村白事近些年都是因為這四大“怪象”鬧的,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第一,哭喪全靠雇
說實話,這哭喪本是子女的事,但現在這子女哭喪貌似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情感,本來老人去世,子女哭喪是正常現象,這個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在農村葬禮上幾乎很少會聽見真正的子女在哭,更多的都是一些外雇的專業“哭喪人”,白天哭一場50,一場半小時,晚上哭一場80,一場也是半小時,為什么會有專業的“哭喪人”出現,主要還是因為現在的人可能是情感冷漠了,或者是嫌丟人,總之現在的假子女確實比真子女哭的更響亮,更真實。
第二,排面大到離譜
不知道大家見過農村辦白事最奢侈的是什么樣子,筆者的村子因為是一個比較小的村子,但村子里也有近300戶農民,前一陣一個老太太去世,這家人的子孫把全村人,只要能動彈的都給請了去,這白事的宴席整整擺了三天,那個場面相信就算結婚都沒見過這么多的人,有很多人說這有能力的人,想要老母親走的風光一些,但筆者想說的是,老太太在的時候,你是一趟也不來,這人走了你大擺筵席送老人,誠心就是在這擺排面給別人看的,這種人是不值得尊重的。
第三,過格的表演
農村白事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嗩吶聲音小了,舞臺聲音大了,唱戲的人少了,跳舞的人多了,現在這農村白事的表演是越來越過分,本來是送先人走的儀式,偏偏被這些服務隊給表演成了舞臺劇,你唱我跳的,更有甚者一些穿著暴露的人還能登臺表演,底下的人還鼓掌叫好,這是誠心送老人走還是在那欣賞歌舞表演,真的是一種非常奇葩的現象,也許筆者的思想比較固守,但這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真是被一些烏合之眾給篡改的非常沒有品味。
第四,墓地奢華
說起農村墓地,在最近這農村攀比風盛行的情況下,墓地也成為了攀比的項目之一,高高的墓碑代表著家里的實力,而在農村更有甚者把墓地修建的比自家房子都要好,高高的圍欄,周邊還鋪上了人工草皮,目的就是保證周邊的干凈,其實逝者既然已經走了,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就不要過度占地厚葬了,如果大家都這么高規格的蓋墓地,相信在傳承幾代下去,子孫后代吃糧食都是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最后筆者想說的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已然是一種傳承,既然是傳承,大家就要理性的對待,拒絕攀比、拒絕低俗,讓農村白事變的更有規矩才是我們當代人應該做的,而不是過度的消費逝者,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