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麗所住陜北農村,最近也正進行土地流轉。流轉方是省屬企業,準備規模化種植果樹,要流轉800畝以上的土地進行種植,流轉費用是每畝500元,流轉期為25年。本以為這樣的流轉方在農民心里算是可靠的,而且在后續的果樹管理用人方面,都說明使用本村勞動力,馬以農民后期還可以就近務工賺錢。但在實際動員農民流轉土地的過程中,有些農民說什么也不愿意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還說即使每畝給800元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
在如今種地并不賺錢的現實情況下,這些農民為什么還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呢?
就拿阿麗的鄰居大嬸家來說,雖然家里的兒女都成家了,但是兒子也是靠務農為生,而大嬸老兩口也是一輩子的“老農民”,一直以種地為主。他們沒有什么文化,從來沒有外出務工的經驗,而且都屬于比較忠厚老實的農村人,不適合外出務工。近20年來,她們一家人種的地,足足有五六十畝,而且因地耕地屬于山區,都要靠人工種植。每到種收季節,當別人家還在睡覺時,他們天不亮就起床去地里了,而晚上別人家吃飯時,他們還沒從地里回來。他家也因此被稱為村里的“種植大戶”。
而還有一戶“特殊戶”,40多歲的年輕人,一直以養羊為主,養殖有100多只羊,養殖的飼料全靠他自己種地收獲。如果將土地流轉出去,他的羊飼料就全部要購買,這對他來說太不劃算了。所以他堅決不流轉自己的土地。
對于這樣的農民,雖然工作人員也上門做了相應的動員工作。但他們說自己現在種的很多土地也是租用別人家的,怎么可能再把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別說500元一畝,就是800元一畝他們都不愿意流轉的。
有一戶老農說道,將自己的土地流轉25年,那這塊土地還是自己的嗎?25年太長了,這樣的時間長度,對于農民來說充滿太多的不確定性。25年,對于一輩子老實本分的農民來說,社會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他自己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也無所謂,但不能不為子孫打算,在他看來,如果子孫們有一天在外面生活不下去了,回到村里,還有三畝地可種。而如果他把耕地流轉出去,最后導致子孫無地可種,無法生存,這是極其對子孫的不負責任,所以他堅持不流轉。
總體來說,農村土地流轉,其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簡單,沒有人種植、荒著流轉出去就好了。土地對于農民來說有很復雜的感情,尤其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他們沒有土地,就會有不確定感,或者沒有“安全感和踏實感”了。比起暫時的租金人,他們更需要的是一份保障踏實,這也是有些農民在流轉費用不低的情況下也不愿意流轉自己土地的重要原因吧!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