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中國經濟還未發展起來的時候,經常有國內的高知分子移民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然后因為找不到對口專業,只能從事去餐館洗碗、端盤子等低端工作的現象。這些人的行為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難以理解,但如果放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一切卻又可以解釋了,因為當時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這些人目的在于移民,就算再苦再累,只要最終達到目的也就罷了。與他們相比,著名數學家張益唐的經歷就十分特殊了,他也曾因為一度找不到對口工作而在美國干過洗碗工,然而與那些志在移民的人不同,他之所以淪落為洗碗工,完全是因為導師的“陷害”。
曾是北大數學天才,碩士畢業后成功考入美國普渡大學
張益唐出生于1955年,看到這個年份,對中國那段歷史有了解的人應該不難明白這對于張益唐來說意味著什么吧。沒錯,他的教育生涯被各種運動硬生生地打斷了。按照正常的教育進度,張益唐應該在1972年左右考入大學,事實上,他也正是在1972年高中畢業的。然而因為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他沒能進入大學深造,而是成了制鎖廠的一名工人。
如果只是普通學生,早點工作早點養家倒也不算太壞,可張益唐卻不一樣,他從小就對數學非常感興趣,而且在這方面頗有天賦,9歲就能理解費馬大定理以及哥德巴赫猜想等著名的數學問題。所以17歲時未能進入大學深造對于他來說簡直是比死還要難受的事。
好在1978年恢復高考,張益唐作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參加了考試,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數學系。在北大的七年間,他曾師從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而他在數學上表現出來的天賦,更是連潘承彪這位大數學家都驚嘆不已,張益唐也因此成為聞名北大乃至整個國內數學界的一名天才。
碩士畢業后,張益唐以高分考入美國名校普渡大學,并師從另一位著名華人數學家,出生于臺灣的莫宗堅教授。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張益唐師從莫宗堅不但沒有享受到“名師出高徒”的光環,反而還成為他一生之中最大的噩夢,他的學術生涯也由此被耽誤了七年乃至更久。
師從著名數學家莫宗堅成為張益唐一生的噩夢
莫宗堅比張益唐大了十五歲,但彼時的他,已經是蜚聲學界的大學者了,能夠得到莫宗堅的親自指導,自然是張益唐的幸運。可沒想到,由于張益唐的博士畢業論文里引用了導師莫宗堅的一項理論,而該理論卻受到了圈內很多知名教授的質疑,導致張益唐博士畢業受阻。
但與大家想象得不同的是,阻礙他博士畢業的并不是學界對其引用的那項理論的質疑。事實上,在該篇論文中,張益唐自己原創的部分證明方法是受到同行廣泛好評的,大家的質疑只集中在其引用的莫宗堅的理論上。
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同一篇論文,學生張益唐被同行稱贊,導師卻飽受質疑,這自然大大地傷了莫宗堅的面子,心胸狹隘的他便拒絕讓張益唐的博士論文通過,從而導致張益唐遲遲不能畢業。而這件事,也成為張益唐一生的噩夢,并讓他的學術生涯嚴重耽誤,甚至直接導致他在一段時間內淪為洗碗工。
博士畢業受阻,導師也不給推薦信,為謀生張益唐不得不在美國刷碗
由于導師的不放行,張益唐博士遲遲不能畢業,好在校方最終看不下去,讓其他知名教授來給張益唐的博士論文答辯,這才讓他順利畢業。然而博士學位雖然拿到了,導師莫宗堅的推薦信卻始終未能拿到,而在美國,沒有拿到導師推薦信的博士是很難找工作的。
當時的張益唐已經37歲了,需要養家糊口,迫于生計,他不得不去屈尊去餐館當洗碗工。但當時中國已經改革開放,而國內也沒有像美國那樣非常重視博士導師的推薦信,再加上張益唐北大以及普渡大學的學歷,在國內找個對口工作應該并不難。可惜的是,張益唐始終沒有起回國的心思,而是繼續在美國過著艱難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一位北大學弟知道了他的遭遇,幫助他在新罕布什爾大學找了個助理教授的職位,這才讓張益唐重歸學術。以他的學術能力,新罕布什爾大學的這個工作當然是低端得不能再低端了,但畢竟比當洗碗工強得多。而且這份工作還給了張益唐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安靜地從事學術研究。果然工夫不負有心人,在他58歲那年,終于發表了一篇震驚數學界的論文《質數間的有界間隔》。
結語:
這篇文章發表后,張益唐一下子成為全球數學界年度最知名人物,在接下來的幾年,包括“羅夫·肖克獎”在內的各種獎項也是拿到手軟。曾經當過洗碗工的他,也終于在年近花甲之秋迎來了自己的人生巔峰。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