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還是上海,中國最大的票倉城市。
2018年,上海繼續蟬聯年度全國城市票房冠軍,全年票房達35.7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
對于觀眾來說,有更多好的影院可以去,還有更多好的電影可以看,有更多的好電影片頭出現上海電影公司的名字,這就是2018年上海電影發展的真實寫照。
兩年前,上海票房首次超越北京,同時成為全國擁有影院和銀幕數量最多的城市。兩年來,上海電影成績穩定,發展勢頭喜人。
隨著“文創50條”的出臺和落實,上海的影視產業目標體系更清晰,影視產業扶持政策更優化,影視人才引進機制更切實,影視產業布局更全面,有全球領先的4K、高幀率、多平面立體聲、激光放映、3D、巨幕、衛星傳輸、環幕、三聯幕等放映等高新設備支持的影院,有全中國乃至全亞洲最好的A類國際電影節,還有全國第一條藝術院線上海藝術電影聯盟,至今已展映國內外藝術電影近百部。
上海,今天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之上。
上海電影市場占有量再創新高
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相比2017年的559.11億元,增長9.06%,整體的增速較往年有所放緩,但觀影年齡層更加廣泛,更多30歲以上觀眾走進電影院,為觀影人次增長貢獻約3.4個百分點,看電影從年輕人時尚消費行為,變成全民娛樂消費行為。這當中,上海電影的貢獻功不可沒。
2018年,上海地區影院票房為36.91億元,上海地區為全國城市票房第一名,年度放映場次共計403.16萬場,觀影人次8727.18萬人次,分別比2017年同期增長5.42%、19.55%、5.07%,在放映場次和觀影人次的增幅方面,上海市也略領先于全國。
據統計,2018年上海全年有35部上海出品的影片進入全國院線上映,累計票房約104億元,比去年增長110%,約占全國國產片票房的27.8%。有12部影片票房過億,其中1部過30億、3部過10億。立項備案電影283部,約占全國總數的8.2%。
在下半年的暑期及國慶兩個重要檔期,上海出品影片表現突出,市場成績分別占全國總票房的三分之一,全國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其中,花滿山影業的《我不是藥神》以真實事件為背景,在類型片的敘事框架下探討深度社會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得到《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推薦和肯定,累計超過30億的票房位列全國國產片票房前三,同時也創造了上海出品單片破30億的票房紀錄。上海博納的《無雙》作為一部高智商犯罪類型片,則充分重現經典港味,一路領跑2018年國慶檔,收獲12億票房。
“上海出品”展現勃勃生機
“上海出品”票房屢獲新高的同時,多部上海影片在國內外各種影展獲得肯定和好評。2018年上海有超過12部影片獲得國內外重要電影節的各類獎項。其中,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入圍2018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冥王星時刻》入圍戛納影展導演雙周單元;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亮相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盛典單元并舉行世界首映,獲得今年中美電影節最高獎“評委會年度十大金天使獎”;《明月幾時有》獲第1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萬瑪才旦執導的電影《撞死了一只羊》獲2018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競賽單元最佳劇本獎。《我不是藥神》獲第1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華語故事片等4個獎項,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劇本獎。《雪暴》獲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第一次別離》獲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獎,并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秋田》入圍華沙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并獲得亞太電影聯盟獎。《火山》入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等。
除票房蟬聯全國年度城市票房第一名外,2018年上海地區在銀幕數和影院數量排行方面也繼續位列全國城市第一位。2018年,上海地區新增影院49家,銀幕數330個,座位數43293個,全市共有影院360家,銀幕數2158個。票房成績與銀幕與影院數量的增長有極大關系,銀幕和影院數量的不斷增加,為觀眾提供更多觀影選擇,為上海地區票房的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影院建設引領高端觀影方式變革
影院建設方面,2018年7月,在上海寰映影城大融城店,上海第三家杜比影院與觀眾見面。中國杜比影院的數量約占全球總數五分之一,有36家,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重慶等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共計23個,這其中上海就有3家杜比影院。上海寰映影城為萬達院線旗下高端影城品牌,于2018年6月正式亮相北上海商圈。上海寰映影城是寰映Hoyts在上海第一家,國內第三家落地影城項目,足見上海影院市場的活力與實力。
上海影視的蓬勃發展還體現在引領高端觀影方式變革。2018年9月,同樣在寰映影城,全國首套IMAX新一代激光放映系統在上海完成與觀眾的第一次見面,帶給觀眾全方位升級版的觀影體驗,更高的分辨率,更清晰、更明亮的畫面,更強烈的對比度和更鮮明、絢麗的色彩匯聚于IMAX巨幕之上。
作為中國電影的重鎮,上海銀幕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始終走在全國乃至全球前列。除了優質影院建設,多種類的高端巨幕接連入駐上海,給觀眾帶來更多元、高質的銀幕選擇。2018年2月,上海五角場萬達影城正式啟用國內第一塊LED電影屏,影片的色彩和畫質更加清晰絢麗。此前,全球只有韓國樂天影院擁有LED電影屏,和傳統的電影投影放映相比,屏幕亮度是后者的10倍。上海五角場萬達影城的LED電影屏,是中國第一塊,也是全球第二塊。通過上海影院建設數量和銀幕增幅的提高,我們見證了中國電影放映水準的跨越性發展。
銀幕和影院數據的持續更新,是政策落實和政府扶持的體現,也彰顯上海身為“東方好萊塢”對影視發展的關照和重視。貫穿2017至2018年的星級影院評定工作,極大提高了上海影院的放映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升了行業的整體水平。數據和政策之外,上海電影產業鏈布局和發展的不斷完善,市民觀影體驗的不斷升級同樣值得驕傲。舒適的觀影空間,高規格的視聽享受,是上海院線電影愈加蓬勃的發展前景。
上海聯和電影院線2018年實現票房收入48.3億元,同比增長6.6%,年度觀影人次1.3億,同比增長5.7%,放映場次564.9萬場,同比增長19.4%。院線全年規模放映新片537部,其中國產片415部,國產片總票房27.3億元。放映進口片71部。截至2018年底,院線共有影院594家,銀幕數3727塊,其中2018年新建(含新加盟)影院95家,銀幕數632塊。2018年單銀幕產出129.6萬元。
政策助力,對標全球影視工業水平
2017年12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臺了《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將影視產業作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著力點,煥發中國電影發祥地新活力,振興上海影視產業,構建現代電影工業體系,推進全球影視創制中心建設。2018年6月25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進一步強調上海對于電影產業的強力推動,構建影視產業目標體系、優化影視產業扶持機制、提升影視產業鏈發展能級,三點舉措,讓上海電影站在了發展的新起點上。五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影視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密集出臺的產業扶持政策打通了電影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和各個要素,為上海探索現代化電影工業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提升了上海電影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
全球化發展大潮中,上海電影以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多方面的產業優勢,一直走在全國行業前列。上海電影產業的發展對于上海打造國際文化大都市、實現文化產業升級、提高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國際文化影響力都有重要意義。上海電影取得的成績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對于本土影視產業的大力扶持,以及上海電影自身良好的發展基礎和生態環境,在中國電影飛速發展的喜人進程中,上海電影始終參與其中,并發揮了積極的帶頭作用,用不斷遞增的數據說話,更用質量可靠的優秀作品回報這個繁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