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于線上開幕,在疫情背景下,國內外媒體、影迷難得的迎來了為期數天的線上觀影狂歡。實際上,盡管電影業正在逐漸從疫情影響中恢復,但對于全球性的電影節展來講,距離恢復常態仍然需要一段時間,而柏林也不是今年第一個選擇線上舉行的國際性電影節。
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圣丹斯電影節同樣以線上的方式舉行,線上影展一方面為媒體記者和影評人提供了線上觀影的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大多數院線仍未完全恢復,作為電影節提供的主要服務——電影市場交易卻也成了讓主辦方和各大片方頭疼的問題。從去年3月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以柏林、戛納、圣丹斯為代表的國際電影節影片的交易和發行模式似乎也迎來了不小的變化。
線上電影節趨勢下
“云交易”成主流
3月伊始,在國內觀眾還未從春節檔余熱中走出來時,遠在歐洲的柏林電影節于線上“低調”開幕。作為與戛納、威尼斯并列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在往年這個時候,電影節主會場所在的波茨坦廣場附近往往人滿為患,正敞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媒體和觀眾的到來,而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柏林電影節首次改為線上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影評人和媒體足不出戶便能在線觀看到入圍影片。
除電影放映外,柏林電影節的電影交易市場(EFM)一直都是全歐洲最大的電影交易平臺之一,在全球電影行業受疫情沖擊的情況下,柏林電影節主辦方新開線上虛擬平臺,以吸引各國片商。為了最大化幫助參展影片獲得片商青睞,本屆電影節也加大了營銷力度,與片方進行更密切的交流,以制定適合電影的發行模式。同時主辦方還開通了媒體、記者通道,確保全世界有意愿參加電影節的專業人士都能夠第一時間看到影片,并為電影的第一輪首映口碑造勢。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片商加入,本屆柏林電影節還引進了更多類型不同、具有實驗性質的影片,這些影片大多為流媒體和藝術院線量身定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舉行的柏林電影節是疫情爆發前最后一個于線下舉辦的國際性電影節展,時隔一年后,在疫情仍未完全消退的當下,線上影展似乎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去年6月,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戛納電影節通過線上方式舉行,相比往年參賽影片數量和規模都得到大大縮減。在此前提下,包括CAA在內的美國四大經紀公司聯合30多家業內獨立電影公司共同打造戛納虛擬市場,并與戛納電影節官方虛擬市場形成互補,為期6天的線上交易活動為全球買家提供包括影片放映、片花、樣片、項目路演以及其他必要的電影市場交易服務。
在全球電影節“龍頭老大”戛納的帶領下,去年以來,包括翠貝卡電影節、圣丹斯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和東京電影節在內的多個國際性電影節展均改為線上舉行,同時增設線上電影交易市場。以去年11月舉行的東京國際電影節為例,在電影節期間主辦方推出了名為Tiffcom Online的線上展會平臺,各國影視機構和獨立片商均可在線上平臺進行影視作品的展示與交易。為了讓參與者有更好的體驗,組委會還引入裸眼VR技術對影視作品進行展示,而買家則可以通過屏幕上的按鈕,沉浸式地參觀各個展廳,并選擇心儀的作品與參展方進行洽談。
多數影片無人問津、交易量驟降
電影節影片囤積成常態
與實體交易市場相比,虛擬市場通常能為參展方帶來更高效、便利的體驗,因此往往能吸引更多的片商和獨立買家參與,根據Variety的報道顯示,今年柏林電影節線上交易平臺參與量空前火爆,其中非英語類電影和劇集最受歡迎。然而,參與者的增加并不代表交易量的明顯上升,尤其是在全球電影業還未完全恢復正常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買家在線上交易市場中均持觀望的態度。
據片商負責人之一David Garrett透露,隨著虛擬市場的上線,一些買家變得比以往更加謹慎:“由于手上有大量積壓的電影,在處理好這些庫存影片之前,他們幾乎不愿購買任何新片?!比ツ晟习肽暌咔楸l后不久,由于戛納電影節、翠貝卡電影節等均開設了線上交易市場,而彼時多數買家均對疫情的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電影業將很快恢復正常。對疫情的錯誤判斷促使多數買家大膽購買新片,后續影院關門又迫使這些新片無法如期發行,進而導致后續電影節新片大量囤積的惡性循環。
除了大量已拍攝完成的影片無人問津外,去年以來,還有不少已被片商預訂的新片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拍攝或后期擱置,進而無法如期交單。Garrett表示,大多數片商對于尚未完成或存在發行變數的影片懷有疑慮:“對于參展的片商來講,他們往往更青睞那些已經制作完成且能夠優先選擇院線發行的影片?!?/p>
此外,低效、滯后的市場反饋也是導致電影節影片無人問津的原因。在過去正常年份,電影節以實體方式進行,來自全球的電影人、片商、媒體和影評人齊聚一堂,所有人能夠第一時間就某部已放映的電影進行交流和討論,同時電影節還有一系列針對電影評價的配套服務,能夠為片商提供參考,比如由專業影評人發起的場刊評分以及電影節映后的起立鼓掌傳統等,通過這些反饋片商能夠快速獲知影片的市場評價,并為之進行合理競價,而這一切都在電影節轉為線上后而不復存在。
流媒體玩家進場
成電影節影片最大買主
由于北美、歐洲等地的多數影院依舊處于停業狀態,導致過去電影節影片賴以生存的發行渠道受阻,從而使得傳統片商在電影節交易市場上的活躍度大大下降。而與舉棋不定的傳統發行公司相比,去年以來,依托線上服務的Netflix、亞馬遜、蘋果、Hulu等流媒體平臺搖身一變,成為各大電影節的??汀?/p>
在影院停擺一年后,全球電影的發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其中,一些投入數億美金的好萊塢大片如《黑寡婦》和《速度與激情9》等依舊堅守院線發行,而另一些成本較低的獨立電影則轉變策略,更加依賴流媒體等線上發行渠道。盡管多數參展電影節的影片仍舊尋求院線發行,但由于北美等一些主要市場已經開始采用付費點播和同步上線流媒體的方式發行影片,因此不少國際參展方也開始放寬限制,對流媒體和其他片商敞開懷抱。據基石電影公司的Alison Thompson介紹,“在進行洽談時,我們已經不再問這是一部院線電影還是一部會通過SVOD發行的電影。”
早在去年3月舉行的美國西南偏南電影節上,主辦方就與流媒體Prime Video合作,將參展的40多部影片通過平臺直接上線,供觀眾點播觀看,緊接著的翠貝卡電影節也宣布聯合Youtube舉辦線上影展。隨著電影節官方與流媒體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參展片方也在有意向流媒體靠攏。
以圣丹斯電影節為例,過去圣丹斯電影節單片交易價格通常都不會超過1000萬美元,但在去年的圣丹斯電影節上,喜劇電影《棕櫚泉》卻以2200萬美元的交易價格賣給了流媒體平臺Hulu,刷新了這一紀錄。而在今年2月剛剛落幕的圣丹斯電影節上,蘋果公司又以2500萬美元的高價買下評委會大獎獲得者《健聽女孩》的全球發行權,這一價格再次刷新了圣丹斯電影節的歷史交易記錄。此外,專注中小成本獨立影片發行的流媒體平臺MUBI也在今年的圣丹斯電影節上有所收獲,通過與其他流媒體競價,MUBI最終成功獲得了動畫電影《變種動物園》的線上發行權。
作為流媒體行業的領軍者,去年以來Netflix同樣頻頻亮相各大電影節,并成功獲得了多部電影節獲獎影片的發行權。其中包括圣丹斯電影節入圍影片《失蹤女孩》、翠貝卡電影節獲獎影片《真心半解》、威尼斯電影節獲獎影片《女人的碎片》以及金馬獎獲獎影片《陽光普照》《孤味》等,為了獲得這些影片的發行權,Netflix往往要為此支付數百萬甚至千萬美元的費用,而對于片方來講,通過將版權賣給流媒體,往往也能夠更快回籠資金,而不至于苦等院線開門。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電影市場上,Netflix還分別以1500萬和1800萬美元的價格談下了兩部影片的發行權。
結語
去年以來,各大電影節紛紛推出線上虛擬市場為參展方提供交易平臺,但隨著全球影院的停擺導致電影節影片發行受阻,片商的購買積極性普遍下降,進而使得一大批電影被迫囤積。短期看來,依托于線上發行的流媒體平臺將成為電影節影片的“救世主”,但長期看來,對于大部分電影節影片來講院線仍然是發行首選,隨著后續電影院的逐漸恢復,流媒體和傳統院線之間或將掀起新一輪搶奪戰。
參考資料:
THR: Berlin: Why the European Film Market Is a Litmus Test for the Indie Biz
Variety: Indie Sales Agents Headed to Berlin With New Strategies for Virtual European Film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