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時很奇怪,或許他干過很多的壞事犯過很多的錯誤他卻一點也不記得。
《刀鋒》里的一段話:
人不論男男女女,都不僅僅是他們自身;他們也是自己出生的鄉(xiāng)土,學步的農場或城市公寓,兒時玩的游戲,私下聽來的山海經,吃的飯食,上的學校,關心的運動,吟哦的詩章,和信仰的上帝。這一切東西把他們造成現(xiàn)在這樣。
這是毛姆在第一章敘述自己寫這本書的來由時的一段話。意思很像馬克思的一句話: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出自50卷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馬恩選集里也有這段。是馬克思對費爾巴哈批判后的提升。且不管是不是毛姆受了馬克思影響,回頭看《刀鋒》那段話,英文著作里怎么出現(xiàn)了“山海經”呢?引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周煦良的譯本。
再看湖南人民出版社姊佩的譯本就不同了。
“山海經”變成了“輩輩傳老故事”,兩個版本都是1982年出的。再看下英文原版。
“wives' tales”直譯是“妻子們的故事”,相比“山海經”,還是翻譯成“輩輩傳老故事”更好一些,但也把犀利變柔和了,把刀鋒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