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注意事項
1.本病常因癥狀不明顯或類似于胃病而被誤診,延誤治療,故應仔細鑒別
2.本病通常是肝郁氣滯,濕熱壅阻,通降失常,切不可盲目進補。
3.有些患者,擔憂發病而減少活動,飽餐后坐臥少動,膽汁排泄不暢會增加疼痛。
4.引起膽囊炎的原因不一,不可簡單處之,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療措施。
5.慢性膽囊炎伴反復多次嚴重急性感染或膽囊結石者,應考慮手術治療。
6.注意飲食衛生,食不過飽,平時以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為佳,不吃肥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核桃、花生仁、腰果等含油脂多的食物也不宜多吃。
7.膽囊炎會使膽汁輸出不利,妨礙脂肪的消化。宜吃青菜、蘿卜,有利膽作用,并能幫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生吃或煮熟做菜均可。此外宜食野菜、番茄、瓜類等蔬菜。新鮮水果應常吃。
8.病人應嚴格控制油脂攝入量。禁忌高膽固醇食物。食物烹調宜清她,忌油炸。煎妙,可采用少量植物油。勿用刺激性或濃烈的調味品,忌脹氣食物,以清淡而容易消化的軟食為主。
↓《方1.》↓
利膽和胃湯
【組成】柴胡、青蒿、枳實、茯苓、郁金、陳皮、法半夏、白芍各10g,威靈仙15~30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慢性膽囊炎。
【出處】經驗方
↓《方2.》↓
野蕎麥塊根10g,核桃3個。
將野蕎麥塊根洗凈,與3個核桃仁一起嚼服,每日2次,飯后服。
本方為貴州彝族民間習用單方,用于治療急、慢性膽囊炎有效。
↓《方3.》↓
【原料】茵陳15克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
【用法】先將茵陳水煎去渣,再入洗凈的薏苡仁、粳米,煮粥服食,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排膿。適用于濕熱內蘊而致急慢性膽囊炎。
↓《方4.》↓
金錢草茶飲方
【出處】流傳民間和醫界
【組成】四川金錢草200克。
【功效】利膽消炎。
【用法】煎湯代茶飲用。
↓《方5.》↓
【原料】白茅根30克,黑木耳10克,竹葉6克,車前草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清熱利膽。適用于濕熱內蘊而致慢性膽囊炎,癥見日苦口干,大便干結,小便黃赤,兩脅疼痛等病癥.
↓《方6.》↓
金錢草60g,郁金15g,雞內金15g,元胡15g,赤芍15g,丹參g,枳殼12g,檳榔12g,茯苓15g,陳皮12g,廣木香10g,柴胡12g,水煎服。治急性膽囊炎或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屬肝膽郁結濕熱停滯者。右肋下脹痛或絞痛,口干口苦,惡心嘔吐,腹脹納呆,小便黃赤,舌紅苔膩,脈弦而數。
↓《方7.》↓
【組成】北柴胡12克,白芍20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元胡12克,金鈴子15克,茵陳30克,制大黃10克,二寶花15克,金錢草30克,生甘草6克
【主治】慢性膽囊炎。
【用法】伴大便干結者,將制大黃改生大黃6克(后下)。伴結石者加地龍15克,雞內金10克,魚腦石10克。
↓《方8.》↓
【原料】金錢草30克,南瓜花30克,百合1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疏肝利膽,化瘀解毒。適用于慢性膽囊炎
↓《方9》↓
元明粉沖服方
【出處】流傳民間和醫界
【組成】元明粉9克。
【主治】氣滯型。
【用法】沖服,1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