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男性,56歲,高血壓已經有2年的時間,這期間吃過一些中成藥,血壓也降不下去,就診的時候高壓160,低壓100。
正常情況下,血壓高的人都是臉紅脖子粗的,情緒非常的暴躁,但是胡先生卻是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夜尿多,渾身怕冷。
尤其是到了傍晚的時候,四肢發涼,怕冷,頭暈目眩的現象會加重。
刻診,舌質淡,舌苔薄白,且滑,脈沉細。
情況了解,但見——
山茱萸,制附子,麻黃,白術,細辛。水煎服,共3劑。
3劑結束后,患者的肢體感覺到暖和,畏寒的情況有所減輕,精神也好了不少,血壓也降到了150/90。
繼續投用3劑,之后又用“苓桂術甘湯”加減進行鞏固,最后諸證悉平,并且隨訪半年的時間,也未曾復發。
首先,從舌脈以及全身的癥候來看,胡先生屬于陽虛。
陽氣弱,脈道不充,因此會沉細,陽氣不足,水濕不化,所以舌苔滑。陽氣不足,體內的熱量就會減少,所以畏寒怕冷。
其次,胡先生身體還被寒邪包裹著,你看他到了傍晚就四肢畏寒怕冷的。
患者因為體內有虛有寒,血遇到寒則凝,血液在內外寒邪交加的情況下,不斷的被送達身體各處,只能加把勁兒,血壓也就會升高。
此時就需要把內外的寒邪給化解,寒邪沒有了,血液運行的就不會通暢,也就不需要加大動力了,血壓也就會恢復平穩的狀態。
再看一下方子:
山茱萸,制附子,麻黃,白術,細辛。
其實,就是張仲景的“麻黃附子細辛湯”,方子中的麻黃散寒,附子溫陽,細辛輔助麻黃解表散寒,輔助附子溫固腎陽,山茱萸補腎精,白術健脾燥濕。
就這樣患者體內外的寒氣都被化解了,血壓也就自然會得到恢復。這就是整個用藥的思路。
大部分情況下,高血壓患者屬于“肝陽上亢,肝腎陰虛”,而該患者主要是源于體內的濕寒太重。
有人也會問了,那是不是所有濕寒重的患者都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進行加減呢?
我個人的認為是不可以,該患者有明顯的陽虛外感的傾向。該醫案也就只能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
非專業的讀者,需要在專業的中醫師的辨證下指導借鑒。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病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找到了緣由,通過調理就能很好的改善。
好了,我是@中醫內科嚴慶文主任,您身邊的心腦血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