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以下關于中藥材辛夷的介紹內容由諸多中醫藥網管理員整理自《中華草本》《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匯編》等資料,內容僅供參考與學習,不宜當做私自用藥辛夷的參照,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名稱】:
- 辛夷
- 【英文名】:
- FLOS MAGNOLIAE
- 【拼音】:
- Xīn Yí
- 【別名】:
- 木筆花、辛矧、迎春、侯桃、辛雉、毛辛夷、房木、姜樸花
- 【藥材類別】:
- 花類
- 【性味】:
- 辛,溫。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微苦。
②《本經》:味辛,溫。
③《別錄》:無毒。
- 【歸經】:
- 入肺、胃經。
①《本草新編》:入肺、膽二經。
②《本草撮要》:入足厥陰經。
③《綱目》:入手太陰、足陽明經。
④《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 【入藥部分】:
- 為木蘭科植物望春玉蘭、玉蘭、武當玉蘭等的干燥花蕾。
- 【產地和分布】:
- 1.望春玉蘭:生于海拔400-2400m的山坡林中。分布于陜西南部、甘肅、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及四川等地。
2.玉蘭: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常綠闊葉樹和落葉闊葉樹混交林中,現庭園普遍栽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等地。
3.武當玉蘭:生于海拔1300-2000m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分布于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 【形態特征】:
- 1.望春玉蘭:落葉喬木,高6-12m。小枝黃綠色或淡棕黃色,光滑或近梢處有毛;冬芽卵形,苞片密生淡黃色茸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基部有托葉痕;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18cm,寬3.5-6.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光滑,背面淡綠色,沿脈有疏毛。花先葉開放,單生枝頂,稀腋生,呈鐘狀,直徑6-8cm,白色,外面基部帶紫紅色,芳香;外輪花被3,萼片狀近線形,長約為花瓣的四分之一;中、內輪花被各3,匙形,長4-8cm,寬約2.5cm;雄蕊多數,在伸長的花托下部螺旋狀排列;雌蕊多數,排列在花托上部。聚合果圓筒形,稍扭曲,長8-13cm;(艸骨)(艸突)木質。種子倒卵形。花期2-3月,果期9月。
2.玉蘭:本種與望春玉蘭的區別在于:小枝粗壯,被柔毛;葉片通常倒卵形、寬倒卵形,先端寬圓、平截或稍凹缺,常具急短尖,基部楔形,葉柄及葉下面有白色細柔毛。花被9片,白色,有時外面基部紅色,倒卵狀長圓形。花期2-3月,果期8-9月。
3.武當玉蘭:與上兩種區別在于:葉先端急尖、急漸尖或具突起的小尖頭。花被片12-14,外面玫瑰紅色,里面較淡,有深紫色縱紋。花期3月,果期6-7月。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 ,3-10g,宜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搐鼻;或以其蒸餾水滴鼻。
- 【注意事項】:
- 陰虛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芎藭為之使。惡五石脂。畏菖蒲、蒲黃、黃連、石膏、黃環。
②《本草匯言》:氣虛之人,雖偶感風寒,致諸竅不通者,不宜用。
③《本草經巰》:凡氣虛人忌,頭腦痛屬血虛火熾者忌,齒痛屬胃火者忌。
- 【辛夷的功效與作用】:
- 散風寒;通鼻竅。主鼻淵;風寒感冒之頭痛;鼻塞;流涕。用于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①《藥性論》:能治面生酐。面脂用,主光華。
②《滇南本草》:治腦漏鼻淵,祛風,新瓦焙為末。治面寒痛,胃氣痛,熱灑服。
③《本經》:主五臟身體寒熱,風頭腦痛,面酐。
④《綱目》: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痘后鼻瘡,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許,蔥白蘸入數次。
⑤《別錄》:溫中解肌,利九竅,通鼻塞、涕出,治面腫引齒痛,眩冒、身幾幾如在車船之上者。生須發,去白蟲。
⑥《玉楸藥解》:泄肺降逆,利氣破壅。
⑦《日華子本草》:通關脈,明目。治頭痛,憎寒、體噤、瘙癢。
⑧《江西中藥》:外用能促進子宮收縮,具催生作用。
- 【附方】:
- ①治鼻內窒塞不通,不得喘息:辛夷、芎藭各-兩,細辛(去苗)七錢半,木通半兩。上為細末。每用少許,綿裹塞鼻中,濕則易之。五,七日瘥。(《證治準繩》芎藭散)
②治鼻炎、鼻竇炎:㈠辛夷三錢,雞蛋三個。同煮,吃蛋飲湯。(《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㈡辛夷四份,鵝不食草一份。用水浸泡4~8小時后蒸餾,取芳香水,滴鼻。(廣東《中草藥處方選編》)
③治鼻內作脹或生瘡(此系酒毒者多):辛夷一兩,川黃連五錢,連翹二兩。俱微炒,研為末。每飯后服三錢,白湯下。(《繆氏方選》)
④治鼻淵:辛夷半兩,蒼耳子二錢半,香白芷一兩,薄荷葉半錢。上并曬干,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蔥、茶清食后調服。(《濟生方》蒼耳散)
⑤治鼻漏,鼻孔中長出一塊:辛夷(去毛)、桑白皮(蜜炙)各四兩,梔子一兩,枳實、桔梗、白芷各二兩。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淡蘿卜湯調服。(《瘍醫大全》)
⑥治鼻塞不知香味: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為末。綿裹塞鼻中。(《梅氏驗方新編》)
⑦治齒牙作痛,或腫或牙齦浮爛:辛夷一兩,蛇床子二兩,青鹽五錢。共為末摻之。(《本草匯言》)
⑧治頭眩昏冒欲嘔(此屬寒痰):辛夷一兩,制半夏、膽星、天麻、干姜、川芎各八錢。為末,水泛為丸。每晚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⑨治頭面腫癢如蟲行(此屬風痰):辛夷一兩,白附子、半夏、天花粉、白芷、僵蠶、玄參、赤芍各五錢,薄荷八錢。分作十劑服。(《古今醫準》)
(本文由中醫藥網整理或引用,內容僅供參考,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