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一天下的難度如“登天”般的艱難!歷史上的朝代都是建立在秦朝的基礎上進行更替、分裂在到統一,是秦國統一天下為后世的朝代奠定了基礎。秦朝之前的朝代并不算是統一,比如夏商周,中原大地上大多地區上還存在著很多的政權,此時的疆域還處于混沌狀態。
當時中原大地部落觀念還有比較濃郁氛圍,國家的組建形式還未完全成熟,中原大地的疆域也同樣很不確定,比如南方的百越等地還處于部落時期,并不屬于中原大地管轄,還有西南地區,以及北方的游牧民族,夏商周三代的主要疆域是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疆域有限,對比中原大地算是狹小,而秦朝時期,南方百越和西南等地區已經歸屬秦朝管轄,夏商周時期的疆域和秦朝不能比擬,也不算大一統。
夏商周時期之前的堯舜禹時期就更加算不上了,此時期才從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沒多久,堯舜禹時期之前還處于舊石器時代和新時代時期,到了堯舜禹時期中國還處于原始社會,堯舜禹時期也沒有什么國家形式的存在,還是部落聯盟時期,到了之后的夏朝才算是朝代。
夏朝時期處于原始社會時期和奴隸社會時期,夏朝完成了社會過渡和轉換,雖然夏朝的君王啟是夏朝的第二任君王,(禹的兒子啟,也稱夏啟、帝啟、夏后啟、夏王啟),但是啟通過武力改變了歷史上的“禪讓制”,之后便改為了“世襲制”,也標志著家天下的繼承形式出現,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華夏”一詞也是夏朝之后開始,也成為了中國的代名詞。
夏朝的疆域世傳為“九州”,主要活動在山西中南部河內陸區、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西起西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內北省三省交界處;南起容湖北省,北至河北省,主要的活動區域還是在黃河的南北兩岸。之后的商朝時期只是在夏朝時期勢力范圍上擴大了一些,主要控制地區是河南省的中部和北部,商朝時期還遠未形成后世的統一的大帝國。
接下來的周王朝雖然繼承了夏商兩代,達到了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的鼎盛時期,比起夏商兩代強了不是一點半點,但是向南的勢力控制可能連巴蜀地區都無法達到,更到不了在向南的百越、西南等地。加上周朝實行是分封制(封邦建國),周朝君主為“天下共主”,中央集權并不集中,很是分散,也最終因為分封制而覆滅,被諸侯國秦國畫上了句號。
周朝還沒覆滅的時候,國家已經了戰亂不斷,西周結束之后,平王東遷開始了東周,此時已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東周開始周王室已經開始衰微,只有“天下公主”的名義,但無實際的控制能力,春秋五霸也在這一時期誕生,東周最終在戰國后期被秦國所滅,周朝完全結束。在秦國統一中原之前,各國是處于混戰不斷的戰國時期。直到秦國發展起來,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秦國統一天下有多難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秦朝之后的朝代從誕生到建立的時間和困難程度,在來看秦國從建立到發展和崛起,最終在到統一,就能明白秦國的統一有多么“難”。
秦朝在建立之后,存在是十幾年的時間在秦二世胡亥手中傾覆,秦朝之后的統一性質朝代是漢朝,漢朝的創建者是劉邦,劉邦出生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就是秦始皇太爺爺那會,此時還是戰國時代,處于戰國后期,劉邦比秦始皇晚出生了三年。
之后在公元前209年的時候,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有名就是陳勝、吳廣率領的起義,隨后作為亭長的劉邦也在沛縣(江蘇徐州)起兵響應,此時劉邦42歲。在公元前207年時,劉邦打進關中,之后秦王子嬰投降于劉邦,秦朝宣布滅亡。劉邦從起義到打進關中只用了兩年時間,此時劉邦44歲。
之后劉邦就開始圖謀天下,后續的發生的歷史事件有“鴻蒙之宴”、“還定三秦”、“楚漢之爭”(包括漢軍東出和項羽爭天下、彭城之戰、滎成對峙、鴻溝為界),到了楚漢之爭的關鍵,最終在垓下之戰中劉邦獲勝,項羽全軍覆沒,并在烏江自刎,之后劉邦就君臨天下,在公元前202年2月28日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建立了漢朝,是為漢高帝。此時劉邦從起義到建立漢朝只用了7年時間,劉邦死后廟號為太祖。
之后就到了東漢,西漢和東漢中間的新朝和時期就不做介紹了,東漢建立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在公元22年趁亂起兵,到公元25年,劉秀建立起繼西漢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東漢。 劉秀從起兵到稱帝用了三年,從稱帝到統一全國用了十二年。
西漢之后就是三國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但是不算統一,最終司馬家族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司馬懿“十年磨一劍”,一朝取代了曹魏,但司馬懿和其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依然是曹魏的權臣,司馬昭死后其子司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權,改國號為晉。
西晉于公元263年滅掉蜀漢,公元280年滅掉了孫吳,結束三國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中國。司馬家族從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到孫子司馬炎建立西晉經歷了祖孫三代,用了31年時間(司馬懿的隱忍的時間未算在內),算是比較長的時間,但是司馬懿奪取政權是很巧妙的,西晉建立時間雖長了點,但是也相對簡單,因曹魏的底子就好。
西晉之后就是東晉時期,東晉和北方的五胡十六國并存,東晉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后隋朝起到了上承南北朝,下啟大一統唐朝的作用,北周的丞相楊堅獲取了北周的政權,最終建立隋朝,之后南下滅陳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用了九年時間。
隋朝之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時唐朝,隋末群雄并起,隋朝的唐國公李淵在公元617年在山西太原起兵,于次年稱帝建立唐朝,從李淵起兵到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唐朝用了十一年統一了中原。之后就是五代十國時期,因宋朝沒有統一北方,收回幽云十六州,加上西北又有西夏并立,算不上大一統。
之后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后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1260年忽必烈即位稱帝,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279年,南宋政權徹底滅亡,元朝正式統一,用了8年。之后就到了元末的農民起義,一介放牛娃朱元璋建立了明朝。
1352年左右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參加了農民起義,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1387年遼東完全納入明朝版圖,1393年明朝確立了對整個河西走廊的統治。 朱元璋從參加起義到建立明朝用了16年時間,之后平定天下用了25年的時間。
之后全國性統一政權就是清朝了,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05年努爾哈赤第一次建州國,并稱國王,1616年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入關,用了二十年時間平定了其它政權,到了1684年攻克臺灣,設立臺灣府。從努爾哈赤建州國算起,到康熙時期攻克臺灣,完全統一中國,經歷了4代,79年的時間,按照進入關內是39年時間,基本統一全國是60余年。
此時我們來看秦國到最終秦始皇統一天下用了多久,秦國從秦非子養馬有功而被周朝天子封為附庸國,秦開始建國(秦國的君主是嬴姓,秦氏,因國家是秦國,就用秦做開頭,也可以稱為贏非、贏公伯等),秦國經歷了秦非子、秦候、秦公伯、秦仲、秦莊公、到了秦襄公時期因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秦國正式成為了諸侯國。這也是西周結束、東周開始的時期。
秦國從建國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經歷了38代君主,從公元前905年到公元前221年,用時將近700年,從春秋初期一直到戰國后期,秦國的第38代君主秦王政才統一天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即使從秦國成為諸侯國開始算,諸侯國秦國經歷了33代君主,從公元前777年開始,也用時550年左右。
此時可見秦國到秦朝建立的時間長達550年到700年左右。先不說秦國到秦朝建立期間經歷的各種困境,就這個時間,都不是秦朝之后統一形式政權朝代可比擬的,秦國到秦朝建立的這段時間,比之后王朝存的時間都長,之后朝代基本都是一代人就能統一中國,也就司馬家族建立的西晉用了三代人,可見連十代人的坎都過不去,秦朝的建立經歷秦國30多代君主才最終到秦始皇時期才統一中國。
秦朝之后的王朝在面對統一之時,敵對的勢力只有幾個至多也不超過30個,大多情況只有消滅吞并幾個勢力之后就能統一中國,并且國家的形式已經完善,大多情況都是農民無法生存下去,最終團結在一起,力量比較凝結,加上末期的王朝失去人心,各種腐敗,獲勝的幾率很大。
我們在來看秦國,秦國之時西周末期的一個周朝附屬國,勢力小不說,周邊的大諸侯國林立,生存都是極其艱難。我們也知道周朝是分封制度,所以有了眾多的諸侯國和附屬國,那么周朝時期有多少個國家呢,答案多有不同,有說1200個左右,有說800個左右,也有說400個等不同數目的說法,但總之當時的局面是眾國林立。
根據史料和政治制度的綜合資料記載,西周在打敗敵人重新賜封建立的國家或封國,共有71個,都是周朝天子封賜的實際土地建立的國家,與周王同姓姬的姬姓封國53個,異性國或者有功之臣等國家有18個。這就是左丘明《左傳》和荀況《荀卿子》說諸侯國封國七十一。
除了這七十一個被周天子分封的國家外,還有自發服從周朝的國家,大約有330個,稱為義封國。加上周朝的分封國,此時就有400左右國家,這就是《呂氏春秋》中所說說四百個封國的歷史來源。
周朝時期還有四周八方的邊遠地區的部邦和部落,為了獲得和平安定和圖個“正統”名譽,也服從周天子的管理,是為“泛諸侯國”,也稱作“服國”,總計還有八百個左右,這是《呂氏春秋》中說服國八百個的來源)。加上前面的實際封國和名義封國,此時周朝時期就有1200余個國家。
此時是西周時期,而秦國正式成立諸侯國是從東周開始,此時的國家數目已經遠遠沒有那么多了,但是省下來的國家都是精華,所謂“去其糟粕留其精華”,此時留下來的國家都是或多或少有實力的國家。而秦國面臨的就是這個局面。
秦國開始的領地只是邊角旮旯之地,地處西北,最開始在甘肅天水等地,可謂是西陲環境惡劣之地,生存條件可想而知,即使現今的西北對比中原城市也是頗顯荒涼,紫陌之前去過蘭州的時候,看到的西北地域的山大多都是黑漆漆、光禿禿的,正直春季也是少見綠色,更不用說將近3000年之前的樣子,秦國的生存艱難可想而知。
也正因為這樣的地域也被中原上的國家看不上,使得在西陲之地的秦國的得到了發展,秦國在西陲之地經過長達百年的慘淡經營,秦暴霜露、斬荊棘,秦人逐步適應了西陲惡劣環境,實力與日俱增。秦國第5位君主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 。秦國第6位君主秦襄公因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
秦國從第7位君主秦文公開始,經過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又先后諸多部落國家,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之后遷都城至雍。秦國經從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逐漸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到了秦國第15位君主秦穆公時,秦穆公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秦穆公稱霸西戎后,國力得到增強。但是秦國強盛不久就開始衰落,在秦穆公死后,后代君主不恤國政,導致百姓怨聲載道,被當時的魏氏之族和晉厲公打的丟盔卸甲,秦國就這樣踉踉蹌蹌的走完了春秋之路。開始了進入了長達百年的衰落期。
秦國直到第31位君主秦獻公開始,秦國才逐漸了又重新有了起色,秦國發展的路上可謂是大起大落,艱難重重,秦獻公進行了一些的改革,尤其是廢除人殉制度,不會再因為君主死亡而陪葬導致人才出現斷層,為秦國保留了人才,雖然秦獻公時期的改革不徹底,但是為秦孝公的改革變法奠定了基礎。到了秦國第32位君主秦孝公上位后,對秦國的衰敗痛心疾首,便發布了歷史上著名的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之后衛國人衛鞅入秦,和秦孝公詳談之后,決定變法圖強,富國強兵,秦孝公力排眾議,以衛鞅為大良造(秦孝公時期秦國國內最高官職,掌握軍政大權。),實施變法。變法使得秦國重視生產,變得富裕,開始富國強兵,加上變法中的軍功爵制,秦國軍事大大增強。秦國逐漸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
史記記載:“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敝茱@王冊封秦君為方伯,正式承認秦國的霸主地位。
之后又經歷了秦惠文王(秦國第33位君主)、秦武王(34位)兩代君主的努力,秦國蠶食三晉,席卷荊楚,霸主姿態已初露一統端倪。但此時的戰國時期,強大的國家都有不少,除了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秦國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而戰國七雄的實力都很強盛,南邊的楚國更是領土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
到了秦國第35位君主秦昭襄王時,秦國的國力鼎盛,雖然秦昭襄王年輕之時有所放縱,但之后也是銳意進取,知道當時的鄰國趙國在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后國力很強,為此展開“澠池會盟”和談,轉而攻韓國。之后秦昭王遣白起為帥,先后斬殺趙軍45萬于長平,趙國一蹶不振,秦國統一天下終成定局。
之后秦國第36位君主秦孝文王嬴柱正式在位三天,秦國第37位君主秦莊襄王嬴異人在位三年,對秦國的改變并不大,之后秦國的的第38君主秦王政繼位,秦國開始稱霸天下,一掃八荒六合。
秦王政13歲繼位,21歲親政,秦王政繼位時,秦國已吞并了巴、蜀、漢中等地,西南越過宛城到達郢都,還有西周、東周故地。開始推行統一戰略。秦王政26歲開始大舉向趙國進攻,之后大破趙軍,先后將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滅亡,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又攻百越各部族。使整個嶺南地區從此劃入了秦朝的版圖,北擊匈奴,匈奴不抵,開始向北遷移,秦朝在該地區設置郡縣,劃入秦朝版圖,開發北疆,將邊緣地域也劃入秦朝版圖,開拓西南,秦朝的勢力直接抵達且蘭、夜郎、邛都、昆明等地,將政治勢力伸入了云貴高原,成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秦朝的一部分。
秦國從建國到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經歷秦國38代君主,用了684年(公元前905年建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國從正式的諸侯國開始算起,秦國經歷了33代君主,用了551年(公元前770年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之后秦國從秦穆公稱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后開始衰落。
秦國從秦獻公時期重新改革算起,秦國經歷了8代君主,用了150余年時間,即使按照秦國最短的崛起歷程,秦國都經歷了8代君主,150余年,才建立起統一天下的王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五百年以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對后世朝代起到了深遠影響,奠定了后世朝代的基本政治格局。
歷史上還有哪個朝代比秦國統一天下更難呢?
文/歷史紫陌閣
搜集各種資料,碼字不易。謝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