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征文416號】蘇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播火者”


【沉船100天】一部超越《坦達尼克號》的大片
2022年“回不去的鄉愁”全國征文復賽作品
鄉土文學優秀作品排行榜(閱讀總數1000以上)
2022年“回不去的鄉愁”全國征文大賽作品專輯(1)
2022年“回不去的鄉愁”全國征文大賽作品專輯(2)
(點擊鏈接即可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播火者”
訪國家一級詩書畫家李滋業先生
蘇健
李東順先生近照
一個周日的上午,在好友胥相青大哥的陪同下,我們驅車來到鄒平市好生街道辦事處屯里村,拜訪國家一級詩書畫家李滋業先生。李滋業先生,字東順(此字據說是紀念其祖父李振東老先生而取),一九五五年三月生于山東省鄒平縣好生街道辦事處屯里村。東順先生自幼受祖父書法熏陶,喜愛書法藝術,喜歡收藏瓷器、玉器、銅器、奇石、根雕、書畫等藝術品。現為世界藝術研究會鄒平分會會長、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會員、中韓書畫交流協會會員、山東省老干部之家書畫協會淄博總會副會長、淄博市書畫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燕京書畫院山東分院副院長、山東盛源書畫院副院長、臥龍書畫院院長。他的作品曾經榮獲“中國長征文化藝術獎”、“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國魂獎”、“紀念中韓建交二十四周年暨2016中韓書畫名家國際交流展”等十余項金獎,并榮獲中國國家文化卓越貢獻獎、淄博市“德藝雙馨優秀書畫家”等榮譽稱號。作品曾被英、美、韓、日、泰、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八個國家和臺灣等地區友人收藏。作品載入《全球華人書畫大賽作品集》、《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家大典》、《中華當代書畫珍品書籍》、《中國書畫名人大辭典》《齊魯風采》等作品集,他多次接受過中央、省、市電視臺欄目記者采訪報道并播出。我幾年前曾經和東順先生在朋友聚會中有過一面之緣。其時他身高一米七八上下,國字臉,長眉細眼,高直鼻梁,面帶微笑,和顏悅色,不胖不瘦,身著一身米色唐裝,風度儒雅,話語不多,談吐實在,就像一位樸素的鄰家兄長。幾年不見,不知東順先生現在還記得我嗎?車子到達屯里村,我和胥哥在東順先生門前一下車,眼前頓時一亮:先生居住的房舍修建在村街右手邊,簡樸的門樓朝向東南,正對面山,路東南面是一個不大的池塘,幾株藕荷,三五片碧綠的荷葉。門前的小廣場西側有一道七八米的紅色長廊,北側是先生手植的大約十幾盆本地盆景,南側路邊立著一塊高約兩米的柱狀山石,貼著下淺灰上紅褐瓷磚的院墻內的綠竹、凌霄迎風律動,五間高大的磚混瓦房,房頂上紅褐色缸瓦、白色瓷磚的墻面整整齊齊。不禁心中油然而生出劉禹錫《愛蓮說》中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誠然,先生的住所并非陋室,而是雅宅。瞻仰過門楣上的“美麗庭院示范戶”、“共產黨員家庭”等標牌后,推開兩扇原木色大門,邁過淺灰色鐵皮包著的門檻,轉過瓷磚山水畫裝飾的影壁,我們來到先生的院里。院子不大,整潔清新。紅色方磚鋪地,靠墻依然擺著一排盆景,與那叢竹子高低俯仰,綠意滿眼,足見先生意趣非常。“李哥在家嗎?”隨著胥哥一聲叫問,正房的鋁合金門打開了,“歡迎歡迎,歡迎兩位來到寒舍!”緊接著一個高大的身影從臺階上下來,胥哥介紹的話音未落,東順先生的一雙溫暖的大手就握住了我的雙手,寒暄了幾句后,他熱情的請我們進屋。我打眼一看,先生上身著深藍色開領T恤,下身穿著一條深灰色褲子,黑色皮鞋,滿頭烏發,笑意盈盈,依然那么健碩,誠樸熱情。進到客廳落座,東順先生忙著為我們沏茶倒水。喝了一杯茶,胥哥因廠里有事,就留下我和李哥攀談起來。話語間,我大概明晰了東順先生的詩書畫近乎傳奇的歷程。東順先生家學淵源,自少年時代就在其祖父的培養下練習書法。他的祖父李振東老先生家境殷實,是遠近有名的讀書人。老人所題面山廟宇的一副64字楹聯,曾經在當地廣為流傳: “青嵐對峙,碧水環流,古寺前把酒臨風,學士吐錦繡,農夫話桑麻,甚無畏逢場作戲;皓月盈輪,紅花滿塢,春臺上燕舞鶯歌,忠臣立節操,孝子思敬仰,也不負借世星觀”。足見老人家的學識非凡。東順先生從小學起開始臨摹祖父親自給他寫的“大字”,從而練就了書法“童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他日后書法自成一體做了堅實的鋪墊。東順先生高中畢業后,正值“文革”期間。回鄉務農的他憑著寫得一手好字,而受到村團支部書記的青睞,從此專門負責村里黑板報書畫和宣傳工作,這使得他不僅提高了書寫功力,而且練就了畫雷鋒、“馬恩列斯毛”等領袖肖像的本領。他又在潛心研究書法的同時,還堅持用毛筆在宣紙上一筆一筆的創作名人及領袖畫像,多年的練習創作以致爐火純青。改革開放后,東順先生創辦了自己的“春意沙發廠”。期間他南下廣東揭陽,北上河北、京津,在推銷自己產品的同時,虛心向同行取經、求教。回到家中,忙完生意、處理完雜事晚上就在廠房的書桌上鋪開紙張,飽蘸筆墨,習練書法繪畫,筆耕不輟。東順先生古道熱腸,他曾經擔任屯里村兩委干部,現在還兼任村紅白理事會委員。十年前他把工廠交給兒子打理,自己一心放在村莊事務、參加各種活動和詩書畫的研習創作中,現在工廠的辦公室一半成了他的會客室、一半作為書畫藝術研究會鄒平市分會的活動基地和展廳。在東順先生引領下,我有幸參觀了他的書房、工作室。在他的書房中,我看到他多年來的豐碩成果:一座座獎杯、一塊塊獎牌、一摞摞證書、一本本的書畫集、一幅幅書畫作品,還有一封封參展邀請函,令人咋舌。在我看來,他的字既有歐體“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的特點,又兼具顏體“書法結構寬博,氣勢恢宏”的特點,每一幅書法作品都具有端莊、陽剛、人工的“三美”優勢,怪不得現在向他求字、求畫的人已是絡繹不絕呢。論及書法,東順先生說:“顏體”是針對顏真卿的楷書而言的,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體,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歐體排疊字特點是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藁、畫、竇、筆、麗、贏、爨”之宇,“奉”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書法》所謂“堆垛”亦是也。談到當今書法及習練書法的體會,東順先生講了他的六字訣:“沉住氣,下功夫”。當下練習書法的人很多,有的人沒寫幾天大字(毛筆字),就妄稱“書法作品”;有的人“以丑為美”,矯揉造作;有的人以“巨書”、“狂書”博人眼球,簡直是糟蹋紙張、糟蹋漢字。我心有戚戚焉。臨別之時,東順先生贈我近期創作的一幅毛澤東主席畫像和一幅自作的楹聯條幅“華堂高懸仁壽鏡,雅室布滿吉祥云”,我卻之不恭,便拱手致謝,欣然接受。返程途中,想起白居易先生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的主張,我以為李東順先生也是如此,他作為一個詩書畫家,憑一己之力,根植于鄉村,盡心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愧為一位值得敬重的、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播火者”。正是有了千萬個像李東順先生這樣根植于土地、潛心于文化藝術的人,中國詩書畫藝術才得以傳承、發揚,中華文明才能夠生生不息,贏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與熱愛。作者簡介:蘇健,山東省“四進”鄒平市支隊隊員。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語文教師,淄博市作協會員、鄉土文學社會員、《東方散文》簽約作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