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了,瘋了,編劇一定是瘋了,就像教導主任的兒子一樣瘋了。
當故事發展到最后,來了一個反轉,馬皓文當眾指出,闖入學校的瘋子就是教導主任的兒子,當年他的兒子曾經是位成績優異的學生。
可當兒子有一次考了58分之后,作為父親的教導主任就不要兒子了,還搞到兒子跳樓,自尋短見,幸好沒死,但瘋了。后來,父親也不照顧他,任由自己的兒子在外流浪,變成了乞丐,這教導主任簡直就是魔鬼。
看到這,原本平庸的《銀河補習班》,終究還是淪為一部爛片。
《銀河補習班》是鄧超和俞白眉聯手導演的第三部電影作品,此前他們曾一起帶來《惡棍天使》和《分手大師》兩部爛片。
而第三部電影終究也是部爛片,只是相對沒那么爛,在用心講故事,還有各種煽情,可惜就是沒講好,整體故事表現平庸,最糟糕的是不靠譜的劇情和不靠譜的雞湯。
首先,被妖魔化的教導主任就體現出人設方面的失敗,嚴重臉譜化,顯得不真實,這個人物原本是要塑造成一個傳統教育的代言人,但卻被拍成了一個神經病。
教導主任被激怒后,有針對性對待馬皓文的兒子馬飛,在情理之中,可問題是把他拍得壞過了頭,壞到不合情也不合理。
其次,便是《銀河補習班》的主題,它所抨擊的是應試教育、傳統教育方式,這點固然挺好,可惜的是,馬皓文教育兒子馬飛的方式到底好在哪里,并沒有呈現出來。
馬飛原本成績倒數第一,應該來說,基本功相當不扎實。馬皓文的銀河補習班就是在教導他一些大道理,帶他游山玩水,感受真實,甚至還在臨近考試前帶他外出旅行去看航展,然后,馬飛的成績就有了質的飛躍,要不是因為作文被打了零分,肯定名列前茅。
這便是《銀河補習班》的最大問題,這雞湯簡直就是毒雞湯。看看花花草草就能寫出好作文?領悟一些道理遭遇一些磨難玩玩電腦游戲,就能在短時間內飛速提升,考出好成績?更寧愿看到的是馬飛成績考得一般,而隨著他慢慢成長,才逐漸成才。
關于教育題材的電影有很多經典代表作,《三傻大鬧寶萊塢》、《死亡詩社》、《叫我第一名》等等,這些電影點出了教育問題的本質,而且引人思考。
但《銀河補習班》給人的感覺,只是做到了點出教育機制存在問題,但至于問題的根源,要如何解決,《銀河補習班》講不出個之所以然,甚至還給出了錯誤的教育方向。
還有,時不時就是一首流行歌曲,時不時就是滔滔不絕的說教,并沒有讓電影更具內涵,而是讓《銀河補習班》顯得更加平庸。
而《銀河補習班》較為成功的地方,是片中感人的父子情,要是沒有這一看點,《銀河補習班》簡直一無是處。
另外則是雙線交叉敘述的方式,還是可以看出劇情設定的用心之處。
然而,總的來看,《銀河補習班》依舊是部爛片,現實題材的電影作品卻拍得不真實,而是完全注重強行煽情和說教,卻忽略了如何去講好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