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專門為小朋友們
錄制的3分鐘身體航行指南。
放下手中的作業,
安靜地休息一下,
要和爸爸媽媽一起收聽哦,
隨著聲音的引導,
用手指頭在身上點一點吧!
離開了申脈,下一站就是“金門”了,天氣轉涼,好像入了秋。
一八五 | |
金 門 之六十 足太陽膀胱經 | |
《針灸大成》 一名梁關,外踝下少后,丘墟后,申脈前,足太陽郄,陽維別屬。《銅人》針一分,灸三壯。炷如小麥大。 主霍亂轉筋,尸厥癲癇,暴疝,膝胻酸,身戰不能久立。小兒張口搖頭,身反折。 明·楊繼洲 |
暴疝,就是突發的疝病。金門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
五行中的金呢,是水的媽媽,膀胱是州都之官,水能不能氣化,能不能流得暢快,“金門”這里能加速,可以“利水”;
有醫生說金門是肺金之氣下通膀胱的門戶,能助膀胱的氣化。金又是木的克星,木呢,稍稍起風,就會肆虐,“金門”,又能“息風”。
這里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郄穴”,治急癥,止痛快。所以醫生說“金門”是熄風利水之門。
這里還是奇經八脈中陽維脈的起點。陽維脈呢,就是維絡著陽經的意思,古人說:
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
是說其它經脈,十二條陰經陽經的大河里溢出來的氣血就儲存在這了。
陽維脈呢,起點在諸陽之會,就是“金門”了;陰維脈呢,起點在諸陰之交,在足少陰腎經的“筑賓”。
從金門出來,行于足少陽膽經之外踝上七寸的陽交穴,循經上行。
與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及陽蹺脈,會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又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會于缺盆中上毖際天髎穴,又會于肩上陷中肩井穴。
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膽經會于眉上一寸陽白穴。從陽白穴上行于眼上方,直入發際本神、臨泣穴。
從臨泣穴上行經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而至腦空穴。
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后大筋外端風池穴,又與督脈會于項后風府、啞門穴,而后并于督脈,這就是陽維脈的路線。
陽維起于諸陽之會,其脈發于足太陽金門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會足少陽于陽交,為陽維之郄(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二陽之間)。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于居髎(在章門下八寸,監骨上陷中)。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于臂臑(在肘上七寸,兩筋罅陷中,肩髃下一寸)。過肩前,與手少陽會于臑會、天髎(臑會在肩前廉,去肩端三寸宛宛中。天髎在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卻會手足少陽、足陽明于肩井(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五分)。入肩后,會手太陽、陽蹺于臑俞(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循耳后,會手足少陽于風池(在耳后發際陷中)。上腦空(承靈后一寸半,夾玉枕骨下陷中)。承靈(正營后一寸半)。正營(目窗后一寸)。目窗(臨泣后一寸)。臨泣(在瞳人直上,入發際五分陷中)。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于陽白(眉上一寸,直瞳仁相對)。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本神直耳上入發際中)。凡三十二穴。
——《奇經八脈考》
陰維脈起于諸陰之交(三陰交)的后上方,即足少陰腎經內踝上五寸之后端的筑賓,循小腿后側上行至屈膝腘窩內側之陰谷,再循大腿內側上行至鼠蹊部位橫骨五分旁的橫骨,往少腹外上行至髂骨前上棘與橫骨中點之上方,始維入足太陰脾經之府舍。
后循腹中線三寸半外側上行,經腹結穴至與臍平之大橫,再往上行腹哀。陰維在此上行,至乳下第二肋骨處,始又維入足厥陰肝經的期門。
至此陰維脈挾胃、屬肝、絡膽、貫膈與上行與任脈交于結喉下一寸之天突穴,再上行至頷下結喉上中央舌根下之廉泉穴。
陰維起于諸陰之交,其脈發于足少陰筑賓穴,為陰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寸腨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少腹,會足太陰、厥陰、陽明于府舍(在腹哀下三寸,去腹中行四寸半)。上會足太陰于大橫、腹哀(大橫在腹哀下三寸五分。腹哀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并去腹中行四寸半);循脅肋,會足厥陰于期門(直乳下一寸半);上胸膈挾咽,與任脈會于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凡十四穴(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半宛宛中。廉泉在結喉上二寸中央是穴)。
——《奇經八脈考》
陽維脈呢,從外踝上行在衛氣的分野;陰維脈呢,從內踝上行在營氣的分野。
陽維脈是管理著一身的表,陰維脈管理著一身的里,陽蹺脈是管理一身左右的陽,陰蹺脈是管理一身左右的陰。
陽維脈受到邪氣呢,病在表層,“苦”寒熱,一陣寒,一陣熱;陰維脈受到邪氣呢,病在內里,會心痛。
這就是最近我們看的四條更大的河水,陰維、陽維、陰蹺、陽蹺,小朋友,你都記住了嗎?
*版權歸“杭州紫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