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作為收視率長紅的芒果TV,為了呼應時代主題,也開始做起了青春紀實大片《不負青春不負村》,據說節目還受到求是網的特別指導,《不負青春不負村》即將于10月22日獻映。
節目聚焦六位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青年大學生,講述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從學生到村民的他們,深入農村、為新農村建設踐行自己青春的價值,讓夢想在鄉間綻放的故事。
看下日子,正好是今天。單看題材,你會關注嗎?不是為節目拉票,小探馬今天的文章也與此有關。
所以,小探馬要先在這里要普及一下鄉村振興的發展軸線:
● 2017 年10 月18 日,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并把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
●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鄉鎮振興,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三階段目標任務;
● 到2020 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 到2035 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要更好發展,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離不開一個核心,那就是人才。
鄉村振興戰略首個五年規劃發布時,發改委專家也做了權威解讀!
大家都說城市里有藍領、白領、金領,新型農民可以被稱作“綠領”。你愿意做一個“綠領”嗎?對于年輕人回農村,該不該支持?
最近,《奇葩說》第5季也是火到極點,其中ICU也有一個這樣的問題,青年人選擇回歸鄉村生活,到底該不該支持?
有說不支持,認為廣大青年回農村干嘛?認為就是種地,而種地現在已經有機械代勞了,你沒有必要回去了,現在很多青年人從小就離開了鄉村,他接觸的是現在的教育,并不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認為回去沒有辦法幫到農村,反倒是腦子里面的知識,沒有得到用武之地。
看看新一代的青年怎么說:可以在鄉下感受田園時光,沒有必要選擇去鄉村生活,畢竟城市這么發達,有更好的資源,那是一個很適合青年人發展的地方,你非要回鄉村抱有什么建設,或者是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城市打好基礎再回去。
想必這兩種觀點也是很多人的想法,而《不負青春不負村》就是要用6個名校畢業青年大學生案例,講述一群從中國最頂尖的學府走出來,扎根在鄉村最基層的大學生們的青春故事,藉由他們的榜樣力量激勵更多年輕人與祖國同進步,投身鄉村發展。
關乎于這一點,小探馬還是很贊同支持年輕人回農村的做法的!
不少人認為年輕人天生帶著“傲嬌”、“無法自立”的壞毛病,而《不負青春不負村》中的六位青年主人公,放棄高薪、舍棄安逸,俯身田間地頭。
縱觀農村現狀,五六十歲年紀的農民成為主力軍,不少地方仍然沿用傳統的耕作模式,只是維持著簡單意義上的種植和養殖,農村生產缺人、缺勞動力是明擺著的事實。
1 那種你只想著在城市就可以解決農產品滯銷、農產品賣的上價的思路,顯然已經不成立了。因為你不去農村,你根本不知道究竟好產品在哪里?資源的不對稱更需要年輕人回歸農村。
而從另一個方面看,我國農村資源豐富,經濟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要想把農業產業做大做強,沒有人才更是不行的。
2 很多地方為了吸引人才和投資,都制定了非常優惠的政策、提供了優厚的創業條件,為人才下鄉創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農村的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土特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非常大。每年的節假日,大量城市居民到農村旅游,烏鎮、周莊等地人山人海,但我國大部分的村莊還“處在深閨人未識”。由于缺乏外部資金的投入,不少農村雖然景色不錯,但臟亂差的問題也很嚴重,缺乏建設和維護。
3 雖然在目前我國農村的創業環境中,還存在卡、壓等各種問題,但是土地和惠農金融服務正在釋放政策紅利。
比如宅基地的“三權分置”改革,全國有近3億畝宅基地,三分之一閑置,如果用好這部分資源,將會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
再比如中央的惠農金融服務政策,農民的宅基地與房屋過去不能抵押貸款,現在改革試點的地方已經可以抵押貸款了,這為未來農村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4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不僅僅是缺少人員的問題,更是缺少人才的問題。如何培養、吸引、留住適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才是當務之急。
方法一
除了農業院校之外,各類教育機構要想鄉村振興戰略之所想,急鄉村振興戰略之所急,注意調研論證,盡快設置適合發展農村經濟的專門學科,加強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教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蓄人才。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到農村建功創業。
尤其是對農村學生更要鼓勵他們畢業后回鄉創業,同時給予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因為農村學生生于斯,長于斯,對家鄉感情深厚,熟悉當地環境,深知當地特色,便于創業,可以更好地帶動其他農民增收致富。
方法二
吸引當地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投資農業產業。這類人群有資金、有經驗、有信息、有市場,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產業工業化問題。他們也有辦法、有能力把農業產業做大做強,并打造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解決一家一戶、單打獨頭和分散經營的問題,把當地的優勢挖掘出來、聚積起來,使之形成產業效應和品牌效應。
方法三
對那些做出貢獻的人才給予激勵。無論是對回鄉創業,還是到農村投資辦廠,或是對種養技術給予扶持等各方面的人才,對他們在發展農村經濟中所做的貢獻要及時給予肯定、表彰和獎勵。激勵他們進一步發揮出智慧和才干,造福一方。
綜上,只有解決了農村亟需的人才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才會更好地實施。
怎么培育新的“綠領”呢?新希望集團劉永好說道:
在政策召喚下,已經有一批城鎮人口到農村去了,另外有一批在城里務工三五年的農民,也回鄉創業去了,成為新農民。國家也培養了很多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業方面的人才。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企業家動起來,用我們的行動培養一批“新農人”。
現代農業更要靠年輕人。在新的格局、新的政策和新的發展趨勢下,將會有一批城市的知識青年志愿到農村去。
因為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在這里可以大有作為。這個作為是把現代農業、現代互聯網技術、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帶到農村去,是給青年人賦能的。
關于《年輕人回農村,該不該支持》……請在文末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分享轉發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回歸農村。
是哪個小寶貝還沒有 轉發?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內部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