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諾貝爾獎已經在陸續公布,毫無例外,又是諾貝爾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
不禁想問,農業,作為一個解決人類最基礎需求的行業,為什么就不能出個“諾貝爾農業獎”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諾貝爾獎的由來了,諾貝爾是瑞典的著名化學家,根據諾貝爾先生最后的遺囑,諾貝爾要求用他大部分財產設立基金,大概3100萬瑞典克朗,將每年所得利息平分5份,獎勵的原則就是給人類帶來最大利益、最重大貢獻的人(含團隊)。
而5份,則指設獎的5個方向,即最早的設立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對諾貝爾獎基金給予大額捐款,并增設了第六個獎項:經濟獎。
至今,諾貝獎走過了118年,共授予了904位個人和24個團體,卻再也沒走出那6個獎項。
按說,人家用自己的錢設置獎項,無可厚非,只是,100多年過去了,我不覺得后人定下的6個獎項能代表諾貝爾真正的心意。
100多年過去了,農業的重要性被嚴重輕視了。
諾貝爾獎設立時(1901年),世界總人口是16.5億,中國4億人,美國0.76億人,日本0.45億人…
而現在,世界人口是75.9億,僅中國人口就14億之多。
人口多了,糧食就顯得很重要。解決糧食問題的重要辦法有兩條,一條是開荒,一條是提高產量。現在的問題是無荒可開,所以,提高糧食產量,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這也是袁隆平先生一生所致力的事業。
在我看來,站在歷史的這個階段,農業的重要性,并不比任何一個“諾貝爾獎項”弱。
這時,醫學同胞不樂意了,站起來說:“難道治病救人,減輕人的痛苦不重要嗎?”
A:醫學當然很重要,可是,請問,如果讓你“吃藥”和“吃飯”二選一,你會怎么選?
物理學同胞不樂意了,站起來說:“沒有物理學,你們將沒有手機可用,難道物理不重要嗎?”
和平愛好者不樂意了,站起來說:“和平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說了吧?”
A:和平當然重要,可是,如果發生大規模的饑餓,用什么來保障和平呢?
文學同胞不樂意了,站起來說:“沒有精神的世界,人類將是行尸走肉,難道不重要嗎?”
A:文學當然重要,可是,請問,如果讓你從“看書”和“吃飯”二選一,你會怎么選?
化學專家們不樂意了,站起來說:“你這也不重要,那也不重要,沒有化學,你光屁股走路得了”
A:化學當然重要,可是,光屁股覓食不正是人類祖先的歷史嗎?
經濟學專家不樂意了,站起來說:“人生最痛苦的是人還在,錢沒了,沒有經濟學,哪來的安逸生活?”
A:經濟學當然重要,可是,人生最最痛苦是“人餓死了,錢沒花了”。
最重要的事,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空氣免費,卻一度被人忽略,直到遇到霧霾;
水免費,卻一度被人忽略,直到水被污染;
糧食很便宜,卻一度被人忽略,難道要等到餓肚子了才想到要去重視嗎?
袁隆平先生,從事雜交水稻研究60年,一次次刷新水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100公斤。讓中國7%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成為可能。
可是,還有很多人“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質疑袁老“海水稻”的研究是炒作。
盡管如此,袁老還是默默的做事,給自己定的下一個目標是“1300公斤”,而這是一個90歲老頭。
我們不是杠精,不喜歡吵架,只是呼吁全世界重視農業,重視食糧安全,還從業者該有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