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跟朋友們談起我的規律瑜伽練習,早上5點半起床,練習1個半小時,朋友們的反應多半是,一邊驚訝于我的自律,一邊也會納悶她怎么做得這么起勁,到底是什么樣的練習讓她如此著迷?
如果我跟他們說,每次的練習都是一模一樣的,估計他們多半會難以理解。重復的動作?哇特?重復難道不會讓人厭煩嗎?怎么她竟然會越練越投入呢?想到最后,也許他們會總結為我有強大的意志力在支撐。
好吧,我權且把這當作一種褒獎,但其實我也只是個普通人。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我也不例外。倘若我不能從重復中獲益,光靠意志力堅持下去還挺難的。
早上練習時,我的大腦異?;钴S,總會有很多奇怪的想法蹦出來。每逢練習的日子,早上5點半被鬧鐘叫醒,在冬天,看著外面黑漆漆的一片,踩在墊子上,雖然腳下加熱墊溫熱的暖流給我些許慰藉,情緒還是會有點down。從第一個拜日式開始,聽著肩膀里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我也會問自己,我為什么要這么苦逼地堅持練習?回到暖和的被窩,踏踏實實再睡一會兒,不好嗎?
盡管腦袋里的思緒不斷,但行動上我沒有停下,就這樣分裂地開始了當天的練習。1個半小時之后,我從身體到精神都是暢快淋漓的。身體上,會有酸爽的拉伸感,腿后側、肩膀都會有感覺;精神上,更多是放松,讓腦袋清空一下,或者說雜亂的思緒被凈化了。
戰士一式,by 插畫愛好者蓏蓏
Nancy Gilgoff于1973年拜Pattabhi Jois為師。她感謝Pattabhi Jois治愈了她的病痛,包括頻繁的頭痛、身體虛弱等。之后,Nancy在美國恩西尼塔斯教課,定居茂宜島,也在全世界各地授課。除了我的規律練習感受之外,還是來看看Nancy在《傳承》中的所思所感。
“Pattabhi Jois會說他教的練習有一套標準形式,但是在那套標準的形式中,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空間找尋自我練習。所以,我們有固定的做法,有明確的順序,有固定的呼吸次數,但是其中又有個人化的練習。你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練習方式都不一樣,風格也不同。我可以一眼就看出,這個人的老師是誰,是Richard Freeman,Tim Miller,或是Pattabhi Jois。你會從你最主要的老師身上學到某些小動作。
剛開始練習時,我覺得我并不了解靈性是什么。隨著年紀的增長,是的,我現在可以肯定地說,這絕對是靈性練習。練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改變你的心智。對我來說,這就是靈性修煉。
每天練習就好像生活的標尺一樣。對我來說,它可以讓我更了解當下的自己。而且,同樣的練習也是我人生中唯一一件每天都會做的事情。所以,盡管我還有其他事情要忙,盡管在旅行,或是我的飲食有所改變,這一套每天重復的練習都可以讓我客觀地審視自己,我可以邊做邊問自己:‘我今天好嗎?我可以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嗎?’這也是我在生活中,唯一可以放空大腦的時間,自由地探索自己,探索真我。
99%的練習,1%的理論。我覺得這句話很美。教學越久,我越領悟到這句話的美。每個人的練習都是獨一無二的。Pattabhi Jois要我們向內追尋,往內看,探索自己,而非東張西望,或是向別人問答案。答案其實都在我們心里,他只是教導我們整個框架,好讓我們在框架中自己努力探尋。我覺得這是最偉大的禮物。”
看來每天重復的練習,已經成為Nancy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努力讓規律地練習成為我的習慣,無需強迫,自然而然地發生就好。
每次練習之后,我都會回憶練習過程中的感受,包括身體的覺知,體式進步與退步和人生感悟。對于不和諧或者略顯掙扎的聲音,我心道,昂,知道了,然后一笑而過。
漸漸地,我發現阿斯湯加練習會讓我上癮。成癮行為,往往形容的都是不良嗜好,一般分為四個階段,誘導、形成、鞏固和衰竭(對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損害)階段。
如果套用在瑜伽上,也許應該稱之為好奇、形成、鞏固和升華(對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大有裨益)。我目前正處于第二個階段,打算繼續放任自由,讓成癮感更深入一些。畢竟,那痛并快樂著的美妙,只有品嘗過的人,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