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小姐發飆了,不想讓格力成為下一個“萬科”。萬科的股權爭奪戰已經給格力管理層留下深深的陰影。
媒體訓練營10月31日報道 文|趙述評
格力的股東這次會買賬嗎?
董小姐在股東大會上發飆,其作為知名企業家顯然沒有處理好各方的關系,以及控制好情緒。她給員工、客戶、股東之間的排序是什么?馬云給的排序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沒有掌聲響起,董小姐發飆
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又發飆了。這位業內素有“董小姐出征,寸草不生”之稱的商業女強人,發飆的原因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自己在進入會場時沒有得到股東鼓掌。
當然,無人鼓掌只是表面的原因,其背后是董明珠從這個細節上嗅出了異樣氣氛,聞到了硝煙的味道,這是一場對公司實際控制的權力彰顯。
這次發飆的地點換成了格力定增募資收購銀隆新能源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的股東大會,在流出的股東大會視頻中可以看出,當著現場百十來號人,董明珠用手直指股東痛斥:“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這樣給你們分紅的?我5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又能把我怎么樣?兩年給你們分了180億,你去看看哪個企業給你們這么多?……”
不過,就算是董小姐發飆HOLD住了全場,中小股民一個個蔫頭蔫腦,但是董小姐也為自己的“火爆”后果買了單。從格力電器10月30日的公告看,當日15項涉及金額97億的配套募資案被股東否決,收購珠海銀隆的“白衣騎士”方案泡湯了,格力電器也從今日開市起停牌。
發飆總有原因,或是“一時興起”、“長期積累”。在董明珠看來,之所以沒有掌聲,是因為參會者帶著各種“心思”。方案泡湯也讓董小姐實現對公司實際控制力的議案落空,這場發飆似乎變得“情有可原”。
“耿直”這個詞用在董明珠身上,已經不能用單一的褒貶來形容,而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流傳出的現場視頻來看,董小姐的原話激烈又充滿了粗口。當然這也是董明珠的一種個人風格,向來“心直口快”不會遮掩。
缺乏安全感的股權制度
此前,格力收購收購珠海銀隆提議一出就引起了多方爭議:格力花130億元購買估值才50到60億銀隆,價格過分昂貴;家電企業跨界做新能源客車,就算是“前有古人”也多數死在了沙灘上;銀隆的盈利嚴重依賴政府補貼,新能源電池技術不成熟;此外,董小姐的“一億部格力手機”最終不了了之,也是寒了一批人的心。
不過理由再多,也逃不過一個“利”字:增發會稀釋中小企業的持股比例。
董小姐也不是吃素的,會爆粗口發飆,也會講道理走感情路線。從現場的發言來看,董明珠直言:“能為企業多掙一分錢的利,我們就都應該節約下來。你投資格力,千萬不要跟我聊股價什么的。你應該聊這個企業能不能發展100年。應該研究這個東西,才真正有價值……” 股東急功近利成為董小姐發飆的原因,股東們只想股價上漲而不考慮公司長期發展。
這幾句話從宏觀來看,必須給董小姐的民族大義點個“贊”,做有利國計民生的企業是對所有企業的要求。同時,格力的股價需要有業績去支撐,銀隆的盈利并不能滿足這項要求,畢竟投資者需要在投資后有短期或長期的回報。董小姐顯然對這些只看股價不看業績的中小企業股東們的短線思維很上火。
從另一方面來講,尋求公司的長遠發展也不可以過分犧牲投資者們的“眼前”利益。董小姐對暫時賣出格力股權緩解危機表示了同意,但是她認為,以超高股價進行倒進倒出就是在違背企業界的良心。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既然有投長線的,就有投短線的甚至超短線的,只要符合股市交易規范,在風險可承擔的范圍內就可以進行交易。
其實,董明珠也很清楚分紅對股東們的重要性,否則也不會反復強調格力的分紅有多少。格力通過發行股票收購珠海銀隆,其中種種被質疑的地方讓交易充滿了賭博的味道,也讓股東們對手中持有的格力股票充滿擔憂。
格力會是下一個“萬科”?
格力此次的事件,多數業內人都認為這是萬科在格力上的連鎖反應,萬科的股權爭奪戰引發了格力電器管理層的惶恐。
萬科一貫漠視股東意見,以至于公司大股東華潤集團的高管有一次直接質問萬科總裁郁亮:“在萬科整個發展戰略里面,股東在哪里?”或許正是來自大股東的不信任,為這段時間以來沸沸揚揚的“寶萬之爭”埋下伏筆。
從萬科爭奪戰開始,A股上那些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低于20%、股權分散、股價被低估的優質企業,如歐亞集團、金融街、同仁堂和浦發銀行等,在去年7月股災后屢屢成為險資舉牌的對象。
在萬科之后,機構投資者們瞄準了董明珠和格力電器。也內人士認為,董明珠最大的對手不是寶能系一類的外部資本,而是來自大股東珠海市國資委。
格力與萬科在股權結構上極為相似,均為股權分散。前者第一大股東為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僅為18.22%;其次,從市值體量看,格力電器市值為1373億元,低于萬科A的2375億元;最后,格力電器同樣是績優藍籌股,股息率也較高。據公開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至2014年,格力電器三年平均股息率高達9.54%,位居滬深上市公司最前列。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格力和萬科雖然從表象上看有點類似,但他們的股權結構存在本質區別。格力是珠海市屬國企起家,1985年就成立了。1996年上市以來,格力的國資股份就不斷稀釋,但珠海市國資委一直是最大股東,也享有任命董事長的權力。格力第二大股東——京海擔保是主要經銷商聯合體,實際上是董明珠的禁衛軍。只要格力不出大問題、董明珠也還在,它們就會穩居第二大股東的地位。
此次董小姐的發飆,已經顯示出當自己權力被質疑時的“心不甘情不愿”,想必董小姐是無法容忍公司的控制權落在別人手上,“格力會不會是下一萬科”,且看她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