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C時代的巨頭們正在經歷馬不停蹄的轉型,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成為巨頭們紛紛瞄準的方向。未來的藍圖總是美好,當下的抉擇總是艱難,每一次轉型都是一次豪賭。
媒體訓練營11月30日報道 文|趙述評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其地位一直無人可趕超。在推出首個微處理器之后,英特爾這個名字成為計算機史上不可抹滅的記錄。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在20世紀爆發,PC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和社會進步的方式。作為擁有核心技術的英特爾,自然成為PC幕后最大的贏家。
但是,時代的變化總是轉瞬即逝,PC曾經的風光被移動端的鋒芒所替代。蘋果手機以新的理念,開啟了移動時代的概念,撕開了PC稱霸的口子?;蛟S,時代的更迭太過迅速,此時的英特爾還沉醉在PC時代的輝煌戰績中,無法適應移動時代的到來,以至于在智能手機成為生活日用品開始普及時,我們已經看不到英特爾的身影了。
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熱浪正在逐漸消退,“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結束”的論調不斷出現。AR、VR、AI已經作為下一個時代的核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成為各大巨頭互相競爭,爭相布局的領域。因此,作為PC端和移動端中技術創新的核心巨頭們,英特爾、谷歌、IBM與微軟都在這些新的領域中投入大量資源,試圖把握下一個時代的科技命脈。
錯過移動時代的英特爾,正在力挽狂瀾
2015年起,英特爾由內轉向外,從“IntelInside”到“Amazing Experience Outside”進行品牌轉型。努力擺脫作為傳統企業留下的“老舊”印象,展現一種年輕充滿活力的形象。但是在掙脫繭的束縛的同時,總會伴著陣痛。
根據 CB Insights,英特爾在AI領域總投資額排在第二位。英特爾公司副總裁Jason P.Waxman對英特爾的轉型給出了明確的答復:“英特爾從半導體公司轉向AI領域,為加速在AI領域的普及,英特爾還會不停的收購。”的確,英特爾為轉型,不斷斥資收購,進行一筆筆的豪賭。
近幾年,英特爾已經完成多起收購,比如體感識別公司 Omek Interactive、 Hadoop 咨詢公司 Xtremeinsights、自然語言處理初創企業 Indisys、聯想記憶 Saffron Technology、 半導體廠商 Altera、半導體功能性安全方案廠商Yogitech、計算機視覺公司 Itseez、AI 初創公司Nervana、計算機視覺公司Movidius。這些收購多數集中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可穿戴、物聯網等領域。
2015年12月,英特爾完成了167億美元收購Altera的交易,這成為英特爾歷史上最大金額的收購案。今年4月,英特爾收購了意大利半導體制造商Yogitech,幫助英特爾通過感應器和攝像頭收集和處理無人駕駛汽車周圍的環境信息,并用以指導無人駕駛汽車的行駛。同年9月,英特爾再收購了專門從事計算機視覺算法的俄羅斯計算機視覺公司Itseez,英特爾開始利用Itseez創建汽車安全系統的物聯網,如自動駕駛,數字安全監控等。在此前的7月,英特爾已經開始與寶馬、Mobileye聯合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英特爾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布局已經初具規模。
今年8月,英特爾又以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AI初創企業Nervana。9月6日,英特爾突然宣布收購硅谷計算機視覺技術公司Movidius。通過收購Nervana與Movidius,英特爾開始補全在嵌入式端與云端的CPU方案的不足,并整合深度學習芯片和VPU等芯片。
為了推動人工智能性能瓶頸突破以及技術大眾化,英特爾建立了包括谷歌等巨頭公司在內的廣泛的聯盟,成立英特爾Nervana人工智能委員會,與全球機構合作提供開發者培訓課程,從而構建涉及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教育培訓、應用優化等廣泛的生態。英特爾還透露,在中國已經與包括京東在內的本土合作伙伴圍繞機器學習、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精準醫療等應用在科研、互聯網、電商、生命科學等不同領域推進應用開發。
布局未來的藍圖,有陣痛也有欣喜
英特爾轉型的難度,既有自身業務轉型的難度也有競爭對手不斷沖擊帶來的難度。近年來,英特爾已經有了明確的轉型路線,但其注定要為新興業務的增長付出巨大的代價。既要承受PC市場疲弱帶來的沖擊,又要接受新興業務下滑帶來的影響。
從大的環境來看,PC市場的整體低迷,全球PC銷量已經連續8年下滑,英特爾正在嘗試擺脫對 PC、服務器的過度依賴,在英特爾近幾次的財報來看,PC芯片業務對其財報的貢獻達到60%,這對轉型期的英特爾來講,是供血來源也是包袱。雖然,英特爾收購了Yogitech、Itseez完成了汽車芯片行業的布局,和無人駕駛領域的開拓,但是恩智浦、英飛凌等已經將提早進入進行了瓜分。
隨著人工智能的到來,越來越多的AI服務器開始采用NVIDIA的GPU芯片,雖然英特爾通過收購增加了AI部分的處理速度,并努力形成AI生態圈,但是仍舊和競爭對手呈現焦灼的狀態。
英特爾正在依托主業進行轉型,從PC芯片、移動芯片拓展至云服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英特爾還將打通從云端數據中心到設備終端,歷經大數據處理之后,再回到云端數據中心,形成AI生態。
據英特爾2016年的三季度財報數據,三季度營收157.78億美元,同比上漲9%;三季度凈利潤33.78億美元,同比上漲9%。盡管英特爾公司三季度營收現增長,但英特爾預計四季度的營收金額為157億美元,低于分析師預估的159億美元營收的水準。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媒體訓練營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傳統業務上,英特爾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有所下降,市場份額也不斷縮水。新興的科技領域成為英特爾正在轉型的方向,雖然投入巨大,收購也都是大手筆,但是投資并沒有給英特爾帶來可觀的回收,甚至有些“拖后腿”。
對于目前各大PC巨頭,轉型同樣面臨著困境。廠商轉型人工智能領域、無人駕駛等領域時,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窘境。多數PC廠商缺乏技術積累,在PC時代更多的在做類似于‘來料加工’的組裝生意,并非屬于技術驅動型的公司,進駐新業務,放棄原有的盈利模式,會是一個十分困難的選擇。
英特爾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轉型布局,通過大規模頻繁地收購,已經建立起自己在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學習領域的產品矩陣。或許錯過移動時代的英特爾,可以在人工智能時代繼續延續其在PC時代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