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
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唐寅的《一剪梅》抒發(fā)的正是遇到這樣的人后的懷念與思念,感慨從這樣的人身上獲得的不同人生體驗。“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能讓人有忘誤歲月的感受,可見其使時光驚艷的程度;“花下銷魂,月下銷魂”,讓人日子過得如此般銷魂,足以見其使歲月溫柔的魅力。
其實,從張愛玲的人生角度來理解這句話,在愛情中總會遇到一些這樣的人,一種充滿自身魅力,高度與深度令人仰慕乃至尊崇,使人情不自禁,在她眼中他就是整個世界,只要他在身邊,就擁了整個世界而忘卻時光歲月,堪使人生豐厚而充盈;一種則柔情萬千,理解共情,呵護倍至,長于陪伴,讓人活在溫柔鄉(xiāng)中而不知今夕何夕,讓生活充滿詩情畫意。這兩類人都真實存在,有的甚至可集于一人之身,擁有這樣兩段愛情生涯也不算稀缺。但人生的殘酷之處則往往在于“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常常是歲月無情人甚之,“蒲柳之質(zhì),望秋而落”。唯愿人生“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更欣賞張愛玲的這段話,有時遇上就是遇上了,也許并不能驚艷時光,也許并不能溫柔歲月,但恰恰彼此合適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