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2018年的4月20日,威馬汽車在北京舉行產品戰略發布會,對外公布其首款車型威馬EX5售價。
這是威馬汽車的大日子。當天,作為被邀請嘉賓,李想也出席了發布會,他被安排坐在臺下第一排。
盡管低調,但當發布會結束,他被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陸斌拉起來合影時——李想仍然被敏銳的媒體捕捉到。現場見到他的媒體回憶,他顯得稍有些局促,沒有停留太久就倉促離開。
彼時,李想的身份有些尷尬——他是一家被市場和資本寄予厚望的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但沒有任何征兆,他突然宣布其孵化兩年、定位“小而美”的首款產品SEV因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而破產。
如果用其一以貫之的結果導向價值觀來判斷。彼時彼刻,他是一個“失敗者”,是一個前來學習“成功經驗”的學生。
有消息稱,當天,威馬汽車邀請了數十家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但愿意前往并且真正前往的并不多,而李想是少數到訪者之一。
這從側面驗證了以下兩種說法:
第一,如接觸過李想的人所言:他是一個實在人,盡管他知道在SEV計劃破產不到10天的敏感期內現身,難免會被媒體輿論猜測刺探和好事者追蹤想像。
第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絕非簡單重復。矯情一點的說法是,“你所失去的,將以另外一種方式補償回來”。
6個月后,身份調換。重新開始也好,對造車二次狙擊也罷,李想再次站上新造車舞臺,在北京演藝集團舉辦車和家首場發布會。
2018年10月18日傍晚,京城已秋意深鎖,藍色襯衣,搭配牛仔褲,一身便裝的李想站在舞臺中央,為大家講述他的“理想智造ONE”。8點鐘準時開始,時長45分鐘的發布會基本是他的獨角戲。
根據車和家提供的數字,當晚到場嘉賓近2000人。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開云汽車創始人王超等造車新勢力入局者亦出現在現場,據說他們的身份都是理想智造ONE的內部預約車主。
01.
李想的“理想”
這是李想的大日子,也可以視作他的背水一戰。
當天,車和家發布一款定位于豪華中大型SUV的產品。無論是在預熱海報上,還是現場新聞搞件,它被稱為“全球首款沒有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毋庸置疑,這是這款車的最大亮點,它搭載的是增程電動技術,NEDC綜合續航超過700km,市區工況續航超過1000km。
驅動方面,它采用前后雙電機四驅系統,0~100km/h加速時間為6.5s。通過快充、慢充、加油發電三種能源補給形式,可解決電動車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問題。
是的。“沒有里程焦慮”,這句直擊新能源汽車痛點的話,自始至終都是這款產品的最強標簽。它將于2019年4月上海車展期間接受預訂,2019年第四季度批量交付。
如大家所見,李想將它命名為“理想智造ONE”——無論是中文音譯(李想),還是LOGO設計(Li),這都極具個人標簽,頗有一種“All in”的感覺。
這或許也的確包含著李想的個人理想,借用他的話說,就是“造一款自己和身邊朋友都會去買的車”。
“我絕不允許我們的員工去算計任何用戶,我們只有一個配置一個價格。”
“生產方面,我們肯定不會用代工,工廠百分之百是我們自己的。”
“我會控制董事會,這是不能談的條件,董事會必須是我來控制。”
聽上去就像一個企業創始人、一個產品經理以及一個管理者的自我修養。這就是李想,理性、克制、務實,堅持獨立思考。有時甚至還帶著些“任性”——從那款小而美的SEV便可窺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為符合自己和大多數人的要求,李想還將這款車定位為“家用”。車身長、寬、高分別為5020mm、1960mm、1760mm,軸距2935mm,只提供7座版本。
這與此前的SEV定位呈現天差地別。
前者像個新物種,是未來城市日常通勤的理想狀態。后者更為大眾,更像是基于當下對市場、對消費者需求的一種妥協。
02.
無關“理想”
在商言商。
在幫寧工作室看來,李想此次推出的“理想智造ONE”無關理想,甚至無關情懷。
它只是一款SEV南柯一夢后,李想基于對市場更清醒的認識而推出的理性產品。
這是一款增程式電動車,其工作原理是在純電動汽車基礎上,裝備一個小型輔助發電機組,以備電池電量不足時為電池充電。
當電池組電量充足時采用純電動模式行駛,當電量不足時,車內發動機啟動,帶動發電機為動力電池充電,提供電動機運行的電力。
優勢非常明顯。它具有較長的續駛里程,僅憑純電模式也能駕駛一定路程。而在電池電量消耗殆盡后,還可依靠自帶的內燃機發電,給動力電池充電,在里程上能做到與傳統汽車相當。
同時,相比主要靠“堆電池”來實現較遠續駛里程的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車的初期購置成本相對更低。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實用且適合國情的方案,也是現階段針對里程焦慮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加之,可作為加分項:它能掛新能源牌照,可以享受新能源帶來的補貼紅利(北京除外)。
但它絕非最佳解決方案。畢竟,它同樣具有現階段難以克服的弊端:一是,由于發動機和發電機并不直接驅動車輪,造成這部分功率浪費。
二是,增程式電動汽車在高速路況下,表現并非最佳狀態:如果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可以一直工作在最佳工作模式,而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則多了一個轉換過程,轉換本身要消耗能量,造成油耗反而偏高。
優勢往往能被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所放大,劣勢則因為專業性的缺乏而被縮小。
這一點,想必創立過國內最大汽車網站——汽車之家,閱車無數的李想并不會不知道。
這樣一款車,它還是理想的嗎?
我們來看看李想的答案。在回答媒體提問“為什么選擇增程式電動車”時,李想表示:“這是個非常適合中國的方案”。
按照規劃,到2020年,車和家汽車銷量將達到5萬輛,這個數字是李想預期中的盈虧平衡點。同時,10年內車和家只做兩款車,一款已發布的家用7座SUV,一款家用5座SUV,他將把所有資源投入到這兩款產品中。
他說,他已操盤過百億級公司,他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級公司。
2019年第四季度,理想智造ONE將實現批量交付。距離現在還有一年時間。
他能打破造車新勢力的交付魔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