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這場博弈已超越汽車本身
博弈仍在持續。
2019年12月16日,彭博社報道稱,北汽集團欲將其在戴姆勒集團所持股份增至9.9%,并試圖獲得一個監事會席位。
此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已購買戴姆勒集團9.69%的股份。如果北汽集團此番交易達成,這就意味著戴姆勒集團近20%的股份被兩家中國股東持有。北汽集團曾披露其持有戴姆勒集團5%的股份。
一天后,路透社報道稱,據三名知情人士透露,戴姆勒集團正在尋求購買其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此前,戴姆勒集團曾試圖提高持股比例,但以失敗告終。
北汽集團與戴姆勒集團,不管最終誰將增持誰——這一結果還需要時間觀察,但其背后原因卻不容忽視。
路透社稱,戴姆勒集團做出上述舉措有其背景原因。一方面,德國議員們正在辯論是否讓中國華為接入德國本土5G網絡,另一方面,德國企業也在尋求放寬中國的企業所有權限制。
近年來,戴姆勒集團一直在探索各種方案,意在加強其對北京奔馳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奔馳)的控股權,包括計劃將持股比例從目前的49%提高到75%。北京奔馳是戴姆勒集團與北汽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
對于戴姆勒集團的訴求,其中國合作伙伴——北汽集團內部一直存在一些反對意見,因為北汽集團也希望保持對這塊高利潤業務的控制權。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多年來,北汽集團一直受益于梅賽德斯-奔馳的強勁銷量,這些高利潤幫助北汽集團向其他模塊輸送資金。
戴姆勒集團拒絕就其在華擴張計劃進行置評,北汽集團亦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北京奔馳是北汽集團香港上市公司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的主要利潤來源,北汽集團旗下也經營自主品牌汽車,還有一家與韓國現代汽車的合資企業。
2018年,北京汽車毛利潤為370.1億元(折合53億美元),而北京奔馳貢獻了405.2億元(合58億美元)。事實上,除來自北京奔馳的利潤外,北京汽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北京奔馳從2006年開始生產和銷售國產汽車,去年銷量約為48.5萬輛,占梅賽德斯-奔馳品牌中國銷量的70%以上。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盡管整體銷量仍在下滑,今年前9個月共售出525890輛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同比增長5%。其德國競爭對手奧迪同期在華銷量491040輛,而總部位于慕尼黑的寶馬則賣出了526017輛寶馬及mini品牌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集團有意增持北京奔馳股份的時間點,正值北汽集團尋求單獨收購戴姆勒集團9.9%的股份,以超越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股份——后者持有戴姆勒集團9.69%的股份。
如果北汽集團成功獲得戴姆勒集團9.9%的股份,中國企業將控制這家豪華汽車制造商近20%的股份,足以阻止戴姆勒集團股東大會的重大決策,比如提名董事或批準重大投資。
董事會這些重大決策需要在年度股東大會上獲得至少75%的投票。這樣一來,任何持有20%股份的股東都可以阻止少數股東。在戴姆勒集團2019年度股東大會上,戴姆勒集團只有52.91%的股東出席。
2018年,戴姆勒集團曾與北汽集團就增加其在中國合資企業的股權進行過談判,但無疾而終。而后,戴姆勒集團管理層委托高盛設法增持其在北京汽車9.55%的股權。
中國將逐步放寬外資持股比例。2018年4月,國家發改委表示,當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份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新規定使得寶馬集團有機會在2022年前購買華晨中國汽車股份公司75%的股份,這也促使戴姆勒集團開始追求類似目標。
戴姆勒集團敦促德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其放寬企業所有權限制,以確保“公平競爭的環境”。
另一方面,卷入與中國全球貿易爭端的美國也在敦促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以安全為由,將華為排除在德國移動設備供應商之外。
華為表示,它是一家獨立的公司,并駁斥美國試圖損害其業務和聲譽的毫無根據的企圖。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肯上周警告道,不要阻止中國華為向德國供應電信設備。“如果德國最終決定將華為排除在德國市場之外,那么它應該預料到后果。” 吳肯在《德國商報》主辦的一場活動中說道。
某種程度上,這場博弈已超越汽車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