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
話說韓信帶著自己的新軍一路向東,來攻打齊國,就在行軍途中,韓信接到一個消息,漢王派說客酈食其去招降齊王,齊王也同意歸順漢王了。韓信一聽就樂了,還是老大有水平,難怪把我的韓家軍調走了,原來在這里等著補償我,我手下這些新兵蛋子,要是硬打,還不一定怎么樣,韓信就準備停止進軍,返回趙地了。
這時候,有一個叫蒯通的謀士給他進行了一番分析,將軍,您是奉主公旨意攻打齊國的,雖說主公用說客勸說齊國歸順了,可主公并沒有讓您停止進攻啊!
再者來說,那酈生只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不爛的舌頭就勸說齊國投降了,將軍您之前統領數萬人馬,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把趙國徹底收服,您怎么能被他比下去?
韓信聽完之后,心里是五味雜陳,是啊,雖說自己手下都是新兵,可現在齊國已經決心歸順,肯定不會嚴加防范,我的勝算還是蠻大的,好,全軍加快速度,過河攻打齊國。
韓信想的還真對,那齊王本已經同意歸順漢王了,所以對漢軍,是根本就沒有加以防范,韓信的大軍輕松就擊潰了齊軍,一直打到齊國都城臨淄。這時候齊王被驚嚇到了,他是萬沒想到漢軍會來這一手,任憑酈食其怎么解釋,都不能平息他那驚恐的心,齊王一發狠,就把酈食其給煮了。
煮了一個人之后,齊王有點平靜了,可這個時候自己已經無力挽回敗局了,齊王就率領屬下逃到高密,而后向楚國求救。按理說,這齊王當初歸順了劉邦,現在的狼狽是咎由自取,項羽本來不想管他,可轉念一想,現在齊王已經是劉邦的敵人了,那敵人的敵人,該救還是要救的嘛!項羽就派出了大將龍且,龍且率領人馬和齊王兵合一處,大概有二十萬人馬,齊心協力對抗漢軍。
雙方開打之前,有明白人向龍且獻上計策,將軍,漢軍此次攜大勝之勢前來,不可以硬拼,他們的弱點就是糧草難以后續,我們齊楚將士是本土作戰,但是之前齊軍屢次被擊敗,氣勢上我們輸他們一籌,我們不如挖溝筑城,先穩住局勢,讓已經淪陷的齊地人民都知道,齊王還健在,而且楚軍也前來營救了。這樣齊地百姓和我們一心,漢軍就很難搞到糧食了,自然就不戰自敗了。
要說這個計策,還真是個好計策,可惜龍且不是個好主人啊,他根本沒把韓信放在眼里,再加上臨走前和項羽已經夸下海口,說要幾日內就解決掉韓信,這樣打持久戰的計策,肯定是不能用了。
就這樣,龍且率領的齊楚聯軍和韓信的軍隊,就在濰水東西兩側扎下營寨,擺開架勢,準備開掐。龍且有點天真了,他是想真刀真槍的和韓信打上一場,可韓信從來就不喜歡玩那一套。
一天夜里,韓信召集士兵,告訴大伙,給你們一個簡單的任務,干好了這個活,就能在戰場上少流血,還能打勝仗。少流血就能打勝仗的工作,這對士兵來說可是不小的誘惑啊,大伙就聽從主帥的意思,連夜做了一萬多條袋子,袋子里裝滿沙土,而后把濰河上游堵住。
搞好了小動作以后,韓信就率領一部分人馬過河攻擊龍且所部,龍且正擔心韓信不敢和自己面對面的交手,現在對方主動出擊了,那還等什么,馬上帶兵攻擊韓信。事情和龍且預計的差不多,韓信的軍隊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對手,沒多大功夫,就被自己打花了,眼看韓信支撐不住,轉身渡江逃跑了。
龍且那肯放過這個機會,親自率領軍隊就追殺過去,他要把韓信所部一舉殲滅。就在龍且大軍渡江的時候,剛逃到對岸的韓信軍隊停了下來,不但停了下來,還有人向濰河上游揮舞旗幟。龍且軍隊正在納悶之時,上游的水可就下來了,原來韓信的堵河小分隊看到旗語就扒開了堵河的沙袋,那上游的河水猶如千萬條巨龍就沖向龍且的軍隊。
可苦了龍且的屬下,他們一大半還都留在水里沒有上岸,幾乎全都被洪水帶走,那些腿腳快上岸的,也沒有揀到多少便宜,被韓信的軍隊一頓沖殺,所剩無幾,龍且也在亂軍之中丟了腦袋。對岸的齊楚聯軍后備隊看到主力死的如此慘烈,也都沒有了斗志,紛紛逃命去了。可韓信并沒有放過他們,等河水稍微平穩,就下令漢軍過河追擊,齊楚聯軍是死的死降的降。齊王倒是又一次逃走了,可不久之后,也被人殺死,繼趙地之后,齊地也盡歸漢軍所有。
韓信又一次立功了,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立功了,不說當年用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奪了關中,就說在劉邦的諸侯聯軍被項羽打殘之后,他先是滅了魏國,而后收服趙國,又逼迫燕國投降,現在又平定了齊國,總之啊,韓信覺得自己對漢王是有功的。
鑒于如此,韓信就派人給劉邦送去一封書信,大意如下:
主公,齊國是一個陰險狡詐反復無常的國家,地理位置又十分特殊,和您的死對頭楚國又是南北相鄰,現在好不容易把齊國拿到了手一定要鞏固好這塊根據地。想讓齊國真正成為主公的根據地,就應該派人在這里進行統治,我覺得,以我在北方打仗的這些年經驗,做個代理齊王是最合適的了,請主公批準。
這封信很快就放到了劉邦眼前,劉邦不由得是勃然大怒,不但但是因為韓信想當齊王,更因為他自己的窘迫處境。那么劉邦又為什么身處窘境那?我們還要從他之前帶走韓信的軍隊說起。
劉邦從趙地帶走了韓信的軍隊,頓時覺得自己的腰板就硬了起來,兩只膀臂也有了力氣,他帶軍來到修武,下令全軍飽餐一頓,要和項羽決戰。幸好手下有明白人,主公,以我們現在的力量還不是項羽的對手,還是應該高筑城池穩住陣腳,而后再派人去楚國里面攪合攪合,等拿下了齊國之后,合所有漢軍的力量,才好和項羽決戰。
劉邦就是有這個優點,雖然容易沖動,可也容易冷靜,他接受了這個合理化建議。劉邦就穩住了陣腳,和項羽僵持,而后派出兵馬進入楚地,協助彭越攻打項羽的后方,一時間也占領了不少城池。
這個彭越也是很會打仗,他不和項羽發生正面沖突,總是不時的騷擾楚軍,還瞅準機會就劫一次項羽的糧草,弄得項羽很不舒服。為了拿下劉邦,項羽是一次又一次的忍受彭越的騷擾,可最后,還是沒忍住。
項羽囑咐大將曹咎,你給我守住成皋,我先去把彭越給收拾掉,記住,只要十五天,我就能得勝回來,成皋千萬不能給我丟掉,就算漢軍挑釁,也不要管他們。
結果項羽前腳剛走,劉邦后腳就到了,漢軍向沒有了項羽的楚軍發起了挑戰。這曹咎也是很聽領導的話,任你漢軍怎么挑釁,我就是堅守不出,看你能怎么地!
可沒想到劉邦又玩起了無賴手段,他天天派人去陣前怒罵楚軍,把他能認識的楚軍將領家屬,能用上的臟話都搬了出來,就這么連罵了五六天。曹咎是忍無可忍啊,雖說領導的交代重要,可我大楚軍的尊嚴也同樣重要啊,他就率軍出城,要和劉邦決一死戰。
曹咎的楚軍要渡過汜水和漢軍決戰,這時候漢軍冷靜了,冷靜的看楚軍渡河,等楚軍一半士兵過河,一半士兵還在河里的時候,劉邦下令,給我攻擊。這下可麻煩了,楚軍隊形還沒擺好,就被漢軍一頓沖殺,很快就吃了敗仗。成皋被漢軍拿下,曹咎也羞憤交加,自刎而亡。
這時候,項羽在和彭越的戰斗中倒是討了不少便宜,一次次的打敗彭越,可彭越很是狡猾,稍微有點損失,扭頭就跑,搞的項羽有勁使不出來。項羽很快就得知曹咎兵敗的消息,他趕緊帶兵回來找劉邦算賬,劉邦倒也老實,聽到項羽回來了,趕緊收兵,把軍隊撤到險要之處,想辦法要對付項羽。
就在這時,劉邦收到了韓信請封齊王的信,劉邦這個氣啊,好你個忘恩負義的王八蛋,你才吃幾天硬飯啊?就開始跟我談條件了。老子現在被項羽堵著門口欺負,你不說來幫忙,還趁機給自己討封賞!
劉邦越想越氣,正要張嘴罵,就覺得左右兩只腳分別被人踩了一下,抬頭一看,原來張良和陳平同時在踩自己。劉邦多聰明的人啊,馬上就反應了過來,臉色一轉,韓信真沒出息,當齊王就當齊王吧,還要當個什么代理齊王!送信的,你回去告訴韓信,我封他當齊王,過幾天我就把齊王大印給他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