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完了魏國兩路大軍的進攻情況,我們再來說說最后一路。這一路魏軍的統帥是曹真,跟隨曹真前來的幾位將軍都是大名鼎鼎,分別是夏侯尚,張郃和徐晃。這一路的目標是荊州,準確一點說,是荊州的南郡,再明確一點說,是南郡的江陵。
此時,駐守在江陵的東吳將領叫朱然。荊州對于孫權的重要性,我們不用多說也能清楚了,就為了這塊地盤,孫權不惜干掉關羽,同盟友劉備撕破了臉皮。所以派來守江陵的人,肯定是要有幾把刷子的,您要是記憶力好的,可以回憶一下,前面劉備在夷陵被打敗,逃到白帝城,孫權很多手下都主張痛打落水狗,其中有兩個人提出反對意見,覺得還是要把防備曹丕當成眼前的重中之重,有一位是陸遜,另一位就是朱然,可見朱然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和見識的。
要說魏國派出的這三路大軍啊,曹丕最重視的,還是這支攻打江陵的曹真部隊,曹丕甚至親來帶兵到宛城駐守,作為曹真的后援部隊。曹丕這么重視,孫權作為防守一方,更是不會怠慢,他派將軍孫盛率領一萬人馬前往江陵外圍的州島上駐扎,作為朱然的外圍支援部隊。
既然雙方已經擺好了陣勢,那就開打吧。作為主動方的魏軍先動手了,他們首先派出的是名將張郃,您看好了,魏軍打的非常有策略,雖然明確的目標是江陵城,可此時的江陵城并不是一座孤城,城外還是孫盛的一萬大軍,要是魏軍直接攻城的話,那么孫盛和朱然同時還手,魏軍就會被夾在中間,造成很被動的局面。鑒于朱然不敢貿然出城,張郃決定,從一個對方無法夾擊的角度出發,攻擊伺機而動的孫盛大軍。
孫盛雖然手下有一萬人,但是跟張郃比起來,顯然是不如的,這就跟我們打架一樣,有些人從背后下手很有力度,你要是當面跟他干,他是撐不了幾個回合的。果然,沒過幾個照面,孫盛就抵擋不住張郃的進攻,他沒有死扛,畢竟是在自己吳國的家門口,孫盛選擇了撤軍逃走。
現在,朱然沒有幫手了,他只好獨自面對魏國的浩浩大軍。雖然局面占優,可張郃并沒有倉促出手,他充分展現了名將的風采,在孫盛駐軍過的州島上安下營寨,讓后續吳國增援江陵的軍隊,沒有舒服的落腳點,然后就那么盯著朱然,給他造成心理壓力。
聽說孫盛失手了,孫權并沒有太意外,他馬上祭出了后手,派左將軍諸葛瑾統兵前來救援。這位諸葛瑾將軍,是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親哥哥,此人一直是文職,這次受命前來救援,多少有點勉強。您可能會說,陸遜也是一介書生,不也指揮戰斗打的風生水起嗎?這個我還真不和您犟,其實陸遜在做大都督之前,已經經過了很多的錘煉,只不過礙于篇幅,我們沒有詳細介紹,但是這個諸葛瑾就不同了。
諸葛瑾這次統率的是水陸兩軍人馬,人數多少無從考證,估計也不會太少,在他帶兵渡過長江的時候,魏軍負責迎接他的是夏侯尚將軍。夏侯尚有沒有參與過赤壁之戰,史書已經無從考證了,反正作為魏軍的高級將領,他肯定對這一戰有過復盤了解的,因為他決定對諸葛瑾采用火攻。要說諸葛瑾也是,赤壁之戰的時候,他已經是孫權身邊的重臣,對火攻這個事情居然如此的疏忽大意,太不應該了。
不知道夏侯尚的火攻是怎么發動的,反正諸葛瑾的水軍在渡江的過程中被魏軍的火攻擊中了,船只全部被燒毀,水軍這一路慘敗,陸軍那一路也沒有到達目的地,同樣被夏侯尚的部隊擊潰。
接連擊退了孫盛和諸葛瑾以后,魏軍可就占據主動優勢了,曹真下令,把江陵城團團圍住。到了這個時候,孫權有點著急了,自己連出兩招都被對手化解了不說,還正反挨了倆大嘴巴。可江陵的如此的重要,又是不能不救,孫權只好派出了第三路援救人馬,這一路人馬的統帥是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