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跑步生涯因何開始?
我想和大多數人一樣,因為肥胖、因為想要健康的身體而開始自我強迫式的跑步減肥。
回想起最初運動,我本是一個連1KM都堅持不來的的運動渣渣,經歷了從堅持、想放棄、打雞血、再堅持、想放棄、再堅持.....,的這么一個不斷循環與心理折磨的過程,而現在卻能輕松跑完半馬的距離。
我想這個過程也是跟大多數跑者一樣,都是養成運動好習慣必經的一段自我鼓勵式的過程。
人類并不是天生自律,而是習慣的養成促使自律。
原來跑步
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我是跑者王哲,今年34歲,入門時間尚淺僅10個月的跑齡,雖不算長但對我來說也不短,畢竟其中的艱辛與心理上的磨礪只有自己才知道。
因為當時肥胖的體重以及心肺能力、毅力極差。2020年3月份我開始嘗試通過跑步減肥的方式來改變自己。
3-5月,我一直處于不斷地自我鼓勵與放棄中艱難度過,每次跑個1km,2km就氣喘吁吁想放棄,然后就開始自我疏導,還好最后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 5月,歷史性的突破,跑了一次4.22km;
? 6月,跑步次數變多,一個月跑了14次;
? 7月,開始享受跑步帶來的充實感與成就感,養成了跑步習慣,每天早上雷打不動4點起床跑步,月跑量突破100km,體重減到125,心肺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 8月份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半馬。
如果訓練毫無章法,只是一昧地增加跑量,最終結局就是跑步受傷。
果然,我沒有僥幸躲過,2021年9月我得了髂筋束綜合征,很想跑,但是一跑就疼。
我查詢了慧跑的內容,曾經發過一篇關于跑步膝痛的文章,里面提到過度使用膝蓋,是跑者患上髂筋束綜合征的主要誘因:
跑步是一種周期性重復運動,以膝關節為例,在每次落地時膝關節都受到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不間斷作用于人體,可能就會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
研究證實,當周跑量超過60公里左右,發生跑步傷痛的概率大幅提高,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過度使用是造成“跑者膝”重要誘因;
當然,跑者膝發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力量不足、跑姿不佳、跑鞋不合適等,但這些因素在過度使用的這一誘因作用下,就有可能變成損傷。
知道了原因,開始在網上找解決辦法,于是暫停跑量,積極恢復,開始養傷。
按照慧跑的解決方案我的跑步傷痛開始慢慢好轉。
跑者膝完整解決方案
養傷期間,老徐(徐道凱,武漢老K)給我推薦了跑步研習社的無傷冬訓營,看見“無傷”的主題,我毫不猶豫的報名了。
在冬訓期間教練的指導下,我對自己傷病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慢慢了解了什么才是跑步的宗旨,原來就是無傷健康跑。
如何無傷跑?
你需要重視體能訓練、重視跑前熱身、跑后拉伸和放松,通過冬訓營,我逐步建立了自己跑步的底層邏輯,這些讓我無傷奔跑,跑的更遠。
機緣巧合加入了冬訓營,在訓練營建立起自己的跑步底層邏輯,開始慢慢了解跑步,這才知道原來跑步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簡單......
找到組織,尋求提升方法
加入無傷訓練營
自從加入訓練營,我發現了新的大陸,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跑友,找到了能咨詢,能及時給你提出跑步建議和解決方案的跑步教練,從訓練營中我學習到了很多的跑步知識和能力提升方法,這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次參加跑步訓練營,第一次按照課表進行跑步訓練,第一次有專業教練指導訓練,科學的訓練真的太重要了。
沒有科學的訓練,又對提高跑步成績有向往,如果不是天賦過人,那基本就是天方夜譚。
加入了訓練營的幾個月我的能力得到了飛速增長,入營前,半馬最好成績2:12:52,結營后半馬成績01:57:54。
參加完訓練營的訓練數據記錄
回想起訓練營前,那時候訓練老徐總跟我說跑慢一點、跑穩一點,那時完全聽不明白,為什么要慢,跑步不快可咋提升?
加入訓練營之后,我總算是能聽懂了,原來老徐他所謂的慢其實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快。跑步只有穩扎穩打積累跑量,才能提升耐力,得到質的提升。
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跑步訓練的基本邏輯,這很重要。
談加入訓練營后的4點收獲:
1、能力提升
跑步成績的進步,數據總結里已經展現的非常清楚了,冬訓讓我變得更強,能力得到了飛速提升;
2、建立跑步的底層邏輯
根據和隊友、教練的交流,我看了2本書:《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無傷跑法》。
通過學習《無傷跑法》,讓我把很多原本模糊的概念轉變成了清晰的知識點。
比如傷痛是怎么產生的、關于跑姿、關于熱身。以前只知道膝蓋疼,現在知道了為什么疼,怎么解決膝蓋疼的方法。
3、收獲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跑友
對我來說,跑步是一項孤獨的運動,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但是,跑完了總希望和人分享一下跑步的心得、跑步中的困惑。這些也都是我們隊內最常交流的話題。
有一群跑步的人,陪你聊跑步的話題,不僅增加了跑步的樂趣,還加強了“跑者”的身份認同。
4、養成及時復盤的習慣
對待跑步這件事情,要科學系統,要有計劃、有記錄、有分析、有回顧。
“做事形成閉環”這句口號我在工作上沒做到,但是在跑步上做到了,這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馬拉松需懷有
敬畏之心
冬訓營結束后,懷揣著對全馬的向往,躍躍欲試,自己挑戰了一把,前30km配速、心率還是比較穩定,到了后半程身體明顯疲憊、抬不動腿,強行嘗試了2次重啟,最終宣告挑戰失敗。
我想應該是撞墻了吧,身體很難受,內心很失落。走回家的路上,聽著not my time to die來讓自己釋懷,如果身體狀態再好一點,肌肉力量耐力再好一點,跑完全程不是沒可能。
12周的努力,有進步,但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最后放過自己了,我還沒準備好,心中對馬拉松多了一分敬畏,但更多了一份向往。
我清楚的明白我失敗的原因,畢竟入門跑步的時長還尚淺,跑步底子還是不夠的,耐力基礎還需再加強。
我還會再挑戰的!
這次挑戰讓我更清晰的認識了自己的能力在哪里,認識了未來我該如何訓練,認識了跑步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步的來才行。
總結
回望這10個月的跑步經歷,跑步帶給我的改變,不僅僅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都有了很明顯的變化。
首先成功減重,體重一直控制在125斤上下,身體健康更輕盈;
其次是看待事物,我變得更積極主動,更加自信,因為堅持跑步,不斷PB,我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
自律且自信,是堅持跑步為我帶來的最大改變。
現在跑步不僅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逐漸成為周末一家人一起進行的一項家庭活動。
由我運動開始,從而帶動家人一起養成健康運動的觀念,真的挺好!
未來我希望能一直跑下去,希望能夠不斷PB,不光是超越自我也希望自己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
正如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所說:“No human is limited.”
老將定義的不僅僅是偉大,而是打破你所有認為不可逾越的邊界!
# 話題討論
談談你首次跑馬的體驗?
留言處揪1位互動粉絲
贈送價值899元的夏訓營名額一個
2022.3.25 17:00評論處公布中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