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領導人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再次強調“一方面,要讓孩子們跑起來。
另一方面,體育鍛煉要講究科學,做好保護和準備工作,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span>
一時間,“讓孩子們跑起來”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
在過去十年,政府、學校、社會運用了各種辦法試圖扭轉學生體質健康下滑問題,雖然有所成效,但學生身體素質總體不盡人意、超重肥胖率上升,近視率居高不下等問題依然突出。
耐力作為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核心組成,其重要性日漸突出,2016年年底,美國心臟協會已經將心肺耐力作為“第五大”生命體征。
另一方面,耐力作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薄弱項”和“懼怕項”,低下的心肺耐力一直以來阻礙著青少年健康成長,乃至不利于學業進步,同時從社會、學校到家長、學生對于耐力訓練也存在很多誤解。
因為從學生抓起
長跑是日本學校最普及的運動,在日本,小學生每年都會參加冬季耐寒的馬拉松訓練。
即使室外的氣溫低到了幾度,老師們也會領著學生在繞操場跑步。因此,長跑的種子很小就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并且影響終身。
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造成的日本的跑步文化,日本的跑步熱潮已持續了將近40年。
日本大眾以及專業馬拉松水平遠在我國之上,與青少年耐力訓練日本遠遠領先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系。
世界上最著名的接力路跑是日本的箱根驛傳,該項賽事是日本大學生一項傳統耐力賽事,這也是日本學校長跑文化盛行的集中體現,從幼兒園到大學,跑步運動都是日本青少年強制參加、且最受青少年歡迎的運動之一。
益處最大的運動之一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兒童青少年要參加三類運動:
第一類有氧運動,比如走路、跑步、游泳、做游戲;
第二類力量性運動,比如攀爬;
第三類高沖擊運動,比如跳蹦床、打籃球等。
跑步既屬于有氧運動,也可以歸類于高沖擊運動,是最適合青少年的運動形式之一。
跑步對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可以發揮以下益處:
? 跑步運動運動所產生的對骨的應力作用可以促進軟骨生長,促進骨的鈣化,對于兒童青少年骨骼發育至關重要。
說簡單一點,運動可以促進孩子長高,并且只有在青少年階段盡可能達到峰值骨密度,才能有效預防成年以后骨量丟失所引發的骨質疏松問題;
? 跑步可以避免久坐和姿勢不良所導致的骨骼特別是脊柱發育異常問題、駝背、脊柱側彎已經成為家長廣為擔憂的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問題,這顯然跟孩子們缺乏運動,久坐時間過長有著必然聯系。
跑步通過變換身體姿勢,不僅可以預防這樣的問題,也是青少年發生輕度脊柱發育異常時矯正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依靠什么背背佳;
? 跑步可以有效促進孩子心肺功能提高,促進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發育,增加胸廓彈性,改善肺活量,提高持久學習能力和疲勞恢復能力,讓他們可以承受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
? 跑步可以協調神經興奮和抑制過程,緩解長時間學習所帶來的大腦疲勞,同時也讓他們學習更為專注;
? 跑步是一項磨練意志的運動,如今的孩子大人溺愛較多,往往缺乏定力和意志,跑步運動給予孩子們獨一無二的體驗對于他們健身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很好地鍛煉持青少年的意志品質;
更聰明學習更好
跑步這項枯燥重復的運動會不會讓孩子們跑傻掉?
這個問題代表了一部分家長的擔心,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瑞典一項持續23年的大型研究追蹤了120萬個男孩的體能數據、智商、考試成績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如果孩子們的有氧能力提高后,他們的智商(IQ)也相應得到提高。
講到這里,不得不提在全球都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美國內伯維爾高中體育教師勞勒的故事。
勞勒看到美國孩子體質正在下降,兒童肥胖激增,決定要做點什么。
他把體育課的重點從傳授體育技能轉變為提高運動強度,鍛煉心肺上面,并且改變了體育課的評分標準,給學生打分不是依據技能掌握好不好,而是依據其努力程度;
換句話說,重要的不是跑得有多快,而是你是否盡力了,而是否盡力可以通過心率得到反映。
不適合耐力訓練錯誤認知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青少年不能跑太多,因為他們的身體還未發育成熟,長距離跑步會讓他們很容易受傷,甚至對于他們尚未發育成熟的心臟造成負面影響。
從運動科學角度而言,這些陳舊觀點完全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大量研究證實青少年參加適度耐力訓練,不僅不會對身體發育造成負面影響,恰恰耐力運動可以促進青少年心肺提供、肌肉骨骼系統全面發育;
心肺耐力越好,青少年整體體質健康水平越高,未來發生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越低,健康壽命也越長。
青少年不宜參加大負荷的耐力運動這種觀點完全是過時和缺乏循證的。
民間的智慧和實踐讓人信服
在杭州有這樣一位資深女性跑者—— “中國好鄰居”王春芳,整個2020年暑期她義務帶領小區的孩子們進行跑步鍛煉,并且組織了一個少年跑團,經過差不多2個多月的努力,孩子們的身體素質、自律精神、生活習慣、意志品質、運動技能取得巨大進步。
王春芳的實踐用事實證明了這樣一個重要真理:不是孩子不喜歡跑步,而是我們沒有好好用愛與榜樣的力量教化孩子。
“青少年不可能喜歡跑步”這完全是錯誤認知。
跑步訓練的創新方案
青少年具有鮮明的生理、心理自身特點,忽視青少年成長規律,片面地將成年人跑步訓練方法強加給青少年,特別是成年人習慣的長時間跑步訓練方法原封不動地用在青少年身上,希望青少年像成年人那樣動輒跑1個多小時,不僅不適合青少年生理特征,也不符合青少年心理特點。
重視和重新審視青少年跑步運動,需要對于青少年究竟如何跑步這一命題進行系統化創新。
直白點說,系統、嚴謹、科學的青少年耐力訓練并不意味著只是跑步訓練,它包含青少年基本身體運動能力開發、跑步技術訓練外加適合青少年耐力訓練的模式;
通過這種全新的、系統的青少年耐力訓練,一方面可以打破耐力訓練枯燥的傳統認知和做法,另一方面可以更全面有效的提升青少年耐力和健康水平,培養青少年耐力訓練興趣,為青少年將來一身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金字塔模型
基于慧跑長期系統研究跑步,同時結合青少年特點和實際現狀,我們提出以下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的建議:
1、全面革新青少年耐力訓練手段方法
在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的傳統觀點中,耐力訓練就意味著無趣、枯燥,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體系就是要從認知上、做法上打破這種認知;
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體系融入了多種多樣的訓練模式,比如身體靈活性、穩定性、協調性、核心控制等訓練內容,這樣的訓練讓跑步訓練豐富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同時還要對青少年進行跑步技術專門訓練,讓青少年從小就具備良好跑步姿勢,而跑的訓練也是通過變速跑、接力跑、間歇跑等多種方式展開,絕不意味著只是繞著田徑場跑圈。
2、培訓體育教師,讓青少年耐力訓練更快落地
系統地對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培訓,改變體育教師訓練青少年耐力只靠單純跑步的方式,幫助體育教師更新現有知識體系,讓體育教師掌握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的各種方法和手段;
也即全新的青少年耐力訓練模式通過訓練青少年身體基本靈活性、穩定性、協調性能力,加強跑步技術訓練,最后才進行形式多樣的耐力訓練方式,讓青少年耐力訓練更有趣、更全面、更豐富,同時通過培訓教師,教師落地執行,可以快速在中小學落地推廣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體系。
3、應用青少年運動手環、青少年運動健康APP有效管理和監控青少年耐力訓練
在科技手段全面助力智慧運動的時代,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體系與科技企業合作,通過研發青少年運動手環、開發青少年運動健康APP,督促和引導學校、家長和學生科學跑步,監控運動強度、運動量是否達標也有了重要抓手;
從而讓青少年耐力訓練更加智慧、更加科學,借助可穿戴和APP等技術,也比較便捷的實現了青少年耐力訓練大數據管理,從而讓政府部門、教育部門更加有效的管理、指導和監督青少年耐力訓練,讓耐力訓練的真實效果得以清晰呈現。
4、改進和優化青少年耐力評價體系
全世界只有中國采用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測試學生耐力,客觀來說,1000/800米嚴格意義上并不屬于長跑,而是屬于中跑范疇。
我們知道,長距離跑步能力才能反映人的耐力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國家沿用多年的學生1000/800米耐力測試方法其實是存在較為明顯的邏輯錯誤問題。
1000/800米既然不是耐力測試的最佳方法,那么它測試了人體什么運動能力呢?
1000/800米實際測試了人體的無氧能力,或者又稱為速度耐力,也即對于較快速度的保持能力。
換句話說,又要跑得快,同時速度還不能掉。
懂一點田徑的人都知道,田徑眾多項目中,什么項目最難比,非800米莫屬!
為什么短短的800米會成為田徑比賽最困難的項目,它需要青少年要有強大的耐乳酸能力,這也是為什么學生把1000/800米視作畏途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國施行多年的1000/800米測試可能跟耐力有一些關聯,但從科學角度而言,是無法準確反映人的耐力水平的。
那么國外是采用什么方法測試學生耐力呢?
在美國,主要采用遞增負荷往返跑測試,該項測試是在20米距離內,讓學生跟隨音樂節奏不斷往返跑,每1分鐘增加1級負荷,越跑越快,直至學生跟不上節奏,測試終止;
然后根據學生完成的級數來評價學生耐力,顯然這樣的測試不像1000米測試一上來就讓學生瘋跑,而是從低強度逐漸過渡到高強度,體驗更好,安全風險也更低。
5、普及耐力文化,改變對于耐力的認知
一項運動需要普及,需要訓練、文化和競賽三方面的全面協調同步發展,僅僅強調耐力訓練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充分、全面地向學校、家長、青少年普及和更新耐力訓練的文化,改變他們對于青少年耐力訓練的偏見和錯誤認知;
一方面耐力是培養青少年堅強意志的最好運動之一;
另一方面耐力訓練并不意味著枯燥無趣。
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體系具有成熟的媒體運營經驗,能夠發揮媒體優勢,運用多種形式、全方位普及耐力文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耐力訓練文化在民眾中的高度認同也是我們較好的參考借鑒。
同時,在學校成立耐力訓練俱樂部、興趣小組也是普及耐力文化的重要方式。
6、開展多種多樣的耐力競賽
青少年天性愛動,愛比拼,愛比賽,耐力訓練與耐力競賽需要密切結合,才能讓耐力訓練成為激動人心、教育青少年、激發青少年興趣的最佳方式之一。
通過校際間、班際間比賽、接力賽、越野賽、親子賽等多種競賽方式,讓全體青少年、家長、學校都加入到競賽中來,而不僅僅只是耐力好的孩子之間的PK,讓青少年在成功、失敗中獲得最佳的人生體驗,實現真正的體育教育的功能。
青少年無傷耐力訓練體系進校園
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需要抓手,在馬拉松運動在中國大地爆發式發展的當下,從耐力訓練作為切入,引入青少年耐力訓練體系,可能是破局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新的解決方式之一。